氮化钛负载非贵金属催化剂的氧还原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燃料电池简介 | 第12-13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简介 | 第13-16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 | 第15-16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阴极催化剂 | 第16-24页 |
·阴极催化剂体系 | 第16-21页 |
·碳载铂及铂基合金催化剂 | 第16-18页 |
·含氮碳载过渡金属催化剂 | 第18-19页 |
·过渡金属硫化物催化剂 | 第19-20页 |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 第20-21页 |
·阴极氧还原反应机理 | 第21-24页 |
·氮化钛载体 | 第24-25页 |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25-27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内容 | 第2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实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 第27-28页 |
·主要实验试剂与材料 | 第27-2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8-29页 |
·氮化钛负载钴钼催化剂 | 第28-29页 |
·氮化钛负载铁钼催化剂 | 第29页 |
·催化剂的物理表征 | 第29-30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9页 |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29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29-30页 |
·选区电子衍射 | 第30页 |
·比表面积测试 | 第30页 |
·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测试 | 第30-32页 |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30-31页 |
·电化学测试方法 | 第31-32页 |
·循环伏安法 | 第31页 |
·线性伏安法 | 第31页 |
·旋转圆盘电极测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氮化钛负载钴钼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32-59页 |
·引言 | 第32页 |
·实验部分 | 第32-34页 |
·制备流程图 | 第32-33页 |
·不同载体制备Co-Mo-N催化剂 | 第33页 |
·不同钴钼配比制备Co-Mo-N催化剂 | 第33页 |
·不同热处理温度制备Co-Mo-N催化剂 | 第33-34页 |
·酸处理Co-Mo-N催化剂 | 第34页 |
·载体对钴钼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 第34-38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4-35页 |
·氧还原活性测试 | 第35-38页 |
·钴钼配比对氮化钛负载钴钼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 第38-42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38页 |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38-39页 |
·氧还原活性测试 | 第39-42页 |
·热处理温度对氮化钛负载钴钼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 第42-49页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 第42-43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43页 |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43-44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44-45页 |
·氧还原活性测试 | 第45-49页 |
·酸处理对氮化钛负载钴钼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 第49-57页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50-51页 |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51-52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52-53页 |
·氧还原活性测试 | 第53-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氮化钛负载铁钼催化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59-76页 |
·引言 | 第59页 |
·实验部分 | 第59-60页 |
·制备流程图 | 第59页 |
·不同铁钼配比制备Fe-Mo-N催化剂 | 第59-60页 |
·不同热处理温度制备Fe-Mo-N催化剂 | 第60页 |
·不同铁钼负载量Fe-Mo-N催化剂的制备 | 第60页 |
·铁钼配比对氮化钛负载铁钼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 第60-64页 |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60-61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1页 |
·氧还原活性测试 | 第61-64页 |
·热处理温度对氮化钛负载铁钼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 第64-69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5页 |
·比表面积测试 | 第65-66页 |
·X射线能谱分析 | 第66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 | 第66-68页 |
·氧还原活性测试 | 第68-69页 |
·负载量对氮化钛负载铁钼催化剂的性能影响 | 第69-74页 |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69-70页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 第70-71页 |
·氧还原活性测试 | 第71-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7-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