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问题的缘起和探讨 | 第7-8页 |
二、研究文献综述 | 第8-12页 |
三、论文的写作目的与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概述 | 第14-19页 |
第一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涵义 | 第14页 |
第二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特征 | 第14-16页 |
一、前提特征 | 第15页 |
二、法律适用特征 | 第15-16页 |
三、条件限制特征 | 第16页 |
第三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6-19页 |
一、公平正义原则 | 第17页 |
二、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 第17-18页 |
三、诚实信用原则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域外比较 | 第19-24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国家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 | 第19-21页 |
一、美国的“揭开公司面纱”制度 | 第19-21页 |
二、英国的“刺破公司面纱”制度 | 第21页 |
第二节 大陆法系国家关于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理论 | 第21-24页 |
一、德国的“直索”责任 | 第21-22页 |
二、日本的“透视理论”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探析 | 第24-36页 |
第一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在我国的适用历程 | 第24-29页 |
一、新《公司法》出台前与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相关的《通知》、《批复》和《定》 | 第24-28页 |
二、新《公司法》中有关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规定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情形 | 第29-32页 |
一、公司资本显著不足 | 第30-31页 |
二、利用公司人格回避合同和侵权债务 | 第31页 |
三、利用公司人格规避法律义务 | 第31-32页 |
四、公司法人人格形骸化 | 第32页 |
第三节 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适用要件 | 第32-36页 |
一、前提要件 | 第33页 |
二、主体要件 | 第33-34页 |
三、行为要件 | 第34页 |
四、结果要件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36-42页 |
第一节 从立法方面完善我国的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 | 第36-38页 |
一、相关法律规范渊源应符合我国的国情 | 第36-37页 |
二、我国立法应采取概括式与列举式相结合的模式 | 第37页 |
三、明确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的特殊适用范围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公司法人人格否认诉讼制度之思考 | 第38-42页 |
一、当事人 | 第39页 |
二、管辖 | 第39-40页 |
三、举证责任 | 第40页 |
四、判决的效力 | 第40-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