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关于证券投资基金研究的目的 | 第7页 |
二、研究范围 | 第7-8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8页 |
四、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8-9页 |
五、研究的架构与流程 | 第9-11页 |
第一章 证券投资基金的概述 | 第11-20页 |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基本概念 | 第11-15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的特征 | 第12-13页 |
三、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 | 第13-14页 |
四、证券投资基金的功能 | 第14-15页 |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性质分析 | 第15-18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本质——信托法律关系 | 第15-16页 |
二、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性质 | 第16-17页 |
三、公司型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性质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研究分析 | 第20-29页 |
第一节 证券投资基金的法律关系模式比较 | 第20-23页 |
一、日本模式一元论 | 第20-21页 |
二、德国模式二元论 | 第21-22页 |
三、我国的立法模式 | 第22-23页 |
第二节 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义务 | 第23-28页 |
一、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 | 第23-26页 |
二、证券投资基金法律关系主体的义务 | 第26-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不正当行为的类型化分析 | 第29-38页 |
第一节 基金管理人的虚假告知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基金估值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关系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基金管理人的违约行为 | 第31-33页 |
一、违反行业规则免收赎回费 | 第31-32页 |
二、基金延时交易的行为 | 第32-33页 |
第四节 基金管理人与关联交易 | 第33-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基金管理人不当行为的防范措施 | 第38-45页 |
第一节 巨额申购行为分析及应对措施 | 第38-39页 |
第二节 盘后交易行为分析及应对措施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关联交易行为分析及应对措施 | 第40-42页 |
第四节 基金管理人的退出机制 | 第42-43页 |
第五节 基金持有人利益其它保护制度的完善 | 第43-44页 |
一、明确基金管理人的忠实义务和注意义务 | 第43页 |
二、完善外部监督机制和基金持有人对基金管理人的监督机制 | 第43页 |
三、加大对侵犯基金持有人利益的打击力度和范围 | 第43-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