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茶园旅游的兴起 | 第11页 |
| ·优越的景区茶园旅游资源 | 第11页 |
| ·游客感知需求成为景区旅游发展关注的焦点 | 第11-12页 |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3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 第13-18页 |
| ·景区风貌的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 ·茶园景观的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游客感知的研究概况 | 第16-18页 |
| 4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 第18-24页 |
| ·相关概念 | 第18-21页 |
| ·基础理论 | 第21-24页 |
| 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 ·技术路线 | 第25-26页 |
| 第2章 茶园景观风貌概述 | 第26-32页 |
| 1 茶园景观风貌的概念与感知 | 第26-27页 |
| ·概念 | 第26页 |
| ·感知 | 第26-27页 |
| 2 景区茶园景观风貌的特殊性 | 第27-28页 |
| ·依附性 | 第27页 |
| ·动态性 | 第27-28页 |
| ·互补性 | 第28页 |
| ·聚集性 | 第28页 |
| 3 茶园景观风貌的构成要素分析 | 第28-30页 |
| ·自然景观要素 | 第28-29页 |
| ·人工景观要素 | 第29页 |
| ·人文景观要素 | 第29-30页 |
| 4 游客对不同类型景区茶园感知差异性的分析 | 第30-32页 |
| 第3章 景区茶园景观风貌游客感知环境构建分析 | 第32-50页 |
| 1 茶园游客环境感知因子的构成 | 第32-35页 |
| 2 景区茶园感知环境重要性分析 | 第35-45页 |
| ·研究思路 | 第35-36页 |
| ·选取原则 | 第36页 |
|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 ·研究设计 | 第38-4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0-45页 |
| 3 景区茶园景观风貌游客感知环境构建 | 第45-50页 |
| ·生态环境维度 | 第45-46页 |
| ·社会环境维度 | 第46-47页 |
| ·功能环境维度 | 第47页 |
| ·资源环境维度 | 第47-48页 |
| ·设施景观环境维度 | 第48-49页 |
| ·茶园景观环境维度 | 第49-50页 |
| 第4章 基于游客感知的武夷山风景区茶园景观风貌探析 | 第50-72页 |
| 1 基本概况 | 第50-53页 |
| 2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概况 | 第53-54页 |
| 3 武夷山景区茶园旅游资源特征 | 第54-55页 |
| 4 武夷山景区茶园景观风貌感知环境调查与分析 | 第55-65页 |
| ·调查设计 | 第55-56页 |
|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6-65页 |
| 5 武夷山景区茶园风貌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65-72页 |
| 第5章 基于游客感知的武夷山景区茶园景观风貌营建策略 | 第72-81页 |
| 1 营建原则 | 第72页 |
| 2 营建思路 | 第72-73页 |
| 3 武夷山景区茶园景观风貌感知环境营建对策 | 第73-81页 |
| ·构建感知开发型的生态环境 | 第73-74页 |
| ·构建多方协作型的社会环境 | 第74-75页 |
| ·构建游客导向型的功能环境 | 第75-76页 |
| ·构建特色导向型的资源环境 | 第76-77页 |
| ·构建以人为本型的设施景观环境 | 第77-79页 |
| ·构建生态特色型的茶园景观环境 | 第79-8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 1 研究结论 | 第81页 |
| 2 研究展望 | 第81-83页 |
| 附录 | 第83-89页 |
| 图表目录 | 第89-91页 |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