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法律防控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绪论第9-13页
第一章 P2P网络借贷概述第13-18页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的概念第13页
 第二节 P2P网络借贷的主要运营模式第13-16页
  一、单纯中介模式第14页
  二、债权转让模式第14页
  三、担保模式第14-15页
  四、资产证券化模式第15-16页
 第三节 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法律关系第16-18页
  一、借款合同法律关系第16页
  二、居间合同法律关系第16-17页
  三、担保合同法律关系第17页
  四、委托合同法律关系第17-18页
第二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可能引发的风险第18-28页
 第一节 P2P网络借贷平台可能引发的风险第18-23页
  一、P2P网络借贷平台法律地位不明可能引发的风险第18-19页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准入与退出机制可能引发的风险第19页
  三、P2P网络借贷平台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可能引发的风险第19-21页
  四、P2P网络借贷平台资金存管制度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1页
  五、P2P网络借贷平台信息披露制度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1-23页
 第二节 借款人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3-24页
  一、借款人信用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3-24页
  二、借款人违约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4页
 第三节 出借人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4-26页
  一、洗钱犯罪的风险第25页
  二、P2P网络借贷平台对出借人的风险提示不明确第25-26页
 第四节 监管缺失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6-28页
  一、监管主体不明确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6页
  二、监管内容不明确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6-27页
  三、监管措施不完善可能引发的风险第27-28页
第三章 英美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法律防控借鉴第28-33页
 第一节 英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法律防控第28-29页
  一、明确的监管主体第28页
  二、规范的行业自律协会第28-29页
  三、P2P网络借贷平台严密的内部风险防控体系第29页
 第二节 美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法律防控第29-31页
  一、明确的法律性质第29-30页
  二、明确的监管主体第30页
  三、完善的征信体系第30-31页
 第三节 我国应借鉴之处第31-33页
  一、完善的征信体系第31页
  二、严密的风险管理第31页
  三、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第31-32页
  四、健全的监管制度第32-33页
第四章 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法律防控建议第33-46页
 第一节 对P2P网络借贷平台风险的法律防控建议第33-37页
  一、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准入与退出机制第33-35页
  二、完善P2P网络借贷平台内部风险控制体系第35页
  三、引入第三方资金存管制度第35-36页
  四、建立风险储备金制度第36-37页
 第二节 对借款人风险的法律防范建议第37-39页
  一、建立行业黑名单共享机制第37页
  二、贷后跟踪管理第37页
  三、建立信用信息数据库第37-38页
  四、建立中介平台信用评级制度第38-39页
  五、监管借款用途第39页
 第三节 对出借人风险的法律防控建议第39-41页
  一、完善信息披露制度第39-40页
  二、完善对出借人的风险提示第40页
  三、加强贷款前审核第40-41页
 第四节 对我国P2P网络借贷的监管建议第41-46页
  一、明确监管原则第41-42页
  二、明确监管机构第42-43页
  三、完善监管内容第43-44页
  四、健全监管措施第44-46页
结语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司董事会僵局救济制度研究
下一篇:网络购物中的反悔权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