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爆法海底隧道突水机理及其应用
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1 绪论 | 第12-30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4页 |
·海底隧道突水机理 | 第15-18页 |
·海底隧道围岩应力的解析方法 | 第18-20页 |
·岩土应力-渗流耦合演化机理 | 第20-22页 |
·海底隧道的突水控制 | 第22-24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26-30页 |
2 海底隧道的突水模式研究 | 第30-50页 |
·引言 | 第30-31页 |
·隧道工程突水事故统计分析 | 第31-33页 |
·突水发生条件 | 第31-33页 |
·突水事故统计分析 | 第33页 |
·发生突水的不良地质体 | 第33-34页 |
·隧道突水特点分析 | 第34-36页 |
·海底隧道突水模式 | 第36-40页 |
·水力劈裂型 | 第36-37页 |
·地层坍塌型 | 第37-38页 |
·结构面滑移型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50页 |
3 海底隧道围岩的力学特性研究 | 第50-82页 |
·引言 | 第50页 |
·水对围岩力学性质的影响 | 第50-53页 |
·水对围岩的物理作用 | 第50-51页 |
·水对围岩的化学作用 | 第51-52页 |
·水对围岩的力学作用 | 第52-53页 |
·平面弹性问题的基本理论 | 第53-55页 |
·基本方程 | 第53-54页 |
·复变函数解弹性问题基本理论 | 第54-55页 |
·无水地层的隧道围岩应力场 | 第55-62页 |
·第一部分解 | 第56-57页 |
·第二部分解 | 第57页 |
·第三部分解 | 第57-60页 |
·边界条件的级数展开 | 第60-62页 |
·解析解的验证 | 第62页 |
·含水地层的围岩应力场 | 第62-73页 |
·平衡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63-65页 |
·第一部分解 | 第65-66页 |
·第二部分解 | 第66页 |
·第三部分解 | 第66-67页 |
·第四部分解 | 第67-69页 |
·边界条件的级数展开 | 第69-71页 |
·有效应力计算 | 第71-72页 |
·解析解的验证 | 第72-73页 |
·海底隧道应力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73-80页 |
·水对围岩应力的影响 | 第73-74页 |
·水深对围岩应力的影响 | 第74-76页 |
·埋深对围岩应力的影响 | 第76-78页 |
·侧压力系数对围岩应力的影响 | 第78-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4 海底隧道的突水机理研究 | 第82-118页 |
·引言 | 第82页 |
·水力劈裂型突水的力学机理 | 第82-101页 |
·岩体断裂力学原理 | 第83-84页 |
·水力劈裂的起裂条件 | 第84-88页 |
·海底隧道围岩起裂判据 | 第88页 |
·海底隧道围岩起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8-92页 |
·水力劈裂突水的发生演化规律 | 第92-101页 |
·地层坍塌型突水的力学机理 | 第101-109页 |
·地层坍塌失稳的判别方法 | 第101-104页 |
·地层滑移面的工程算例分析 | 第104-105页 |
·地层坍塌突水的发生演化规律 | 第105-109页 |
·占构面滑移型突水的力学机理 | 第109-116页 |
·结构面滑移的尖点突变模型 | 第109-110页 |
·临界滑移面长度的确定 | 第110-112页 |
·结构面滑移突水的发生演化规律 | 第112-116页 |
·本章小结 | 第116-118页 |
5 海底隧道的突水控制方法 | 第118-138页 |
·引言 | 第118-119页 |
·海底隧道注浆圈参数确定 | 第119-125页 |
·考虑加固的海底隧道渗流场 | 第119-120页 |
·水下隧道渗流场的求解 | 第120-122页 |
·水下隧道渗流场解析 | 第122-124页 |
·合理注浆圈参数的确定方法 | 第124-125页 |
·合理顶板厚度的制定 | 第125-126页 |
·施工方案的优化 | 第126-127页 |
·施工中的地层变形控制 | 第127-129页 |
·地层变形控制标准的确定 | 第127页 |
·海底隧道施工的精细化过程控制 | 第127-128页 |
·地层变形实时监测 | 第128-129页 |
·工程应用 | 第129-136页 |
·突水预测及加固措施制定 | 第130-131页 |
·变形控制标准制定 | 第131-135页 |
·地层变形的过程控制 | 第135-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6 结论 | 第138-142页 |
·主要结论 | 第138-139页 |
·创新点 | 第139-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142-152页 |
作者简历 | 第152-156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