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0页 |
·引言 | 第9页 |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锂电池模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电池SOC 估算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介绍 | 第15-18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磷酸铁锂电池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16-17页 |
·磷酸铁锂电池的特点 | 第17-18页 |
·论文内容及结构 | 第18-20页 |
第2章 电池实验测试平台 | 第20-28页 |
·电池硬件实验平台 | 第21-22页 |
·电池测试软件 | 第22-27页 |
·Labview 数据采集软件 | 第22-23页 |
·电池的上位机显示和控制软件 | 第23-26页 |
·单片机控制软件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磷酸铁锂电池性能测试 | 第28-37页 |
·电池在标准充电和放电电流下的电压特征 | 第28-29页 |
·电池电压与倍率特性 | 第29-31页 |
·恒流充电时端电压的变化 | 第30页 |
·恒流放电时端电压的变化 | 第30-31页 |
·电池容量与倍率特性 | 第31-33页 |
·充电倍率与电池容量 | 第31-32页 |
·放电倍率与电池容量 | 第32-33页 |
·开路电压与SOC 关系特性 | 第33-34页 |
·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 第34-36页 |
·充电电量和温度关系 | 第35页 |
·放电电量与温度关系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磷酸铁锂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 第37-62页 |
·电池等效电路模型 | 第37-40页 |
·一阶RC 模型及参数辨识 | 第40-51页 |
·一阶RC 模型 | 第40-41页 |
·一阶RC 修正模型的建立 | 第41-44页 |
·模型的参数辨识 | 第44-51页 |
·二阶RC 修正模型及参数辨识 | 第51-54页 |
·二阶RC 修正模型参数测试流程 | 第52-53页 |
·二阶模型的参数测试结果 | 第53-54页 |
·两种模型的实验验证及结果 | 第54-61页 |
·恒流放电工况 | 第55-56页 |
·HPPC 脉冲工况 | 第56-58页 |
·UDDS 动态循环工况 | 第58-60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5章 电池荷电状态(SOC)的估算 | 第62-84页 |
·电池荷电状态估计的基本理论 | 第62-64页 |
·SOC 的定义 | 第62-63页 |
·SOC 的影响因素 | 第63-64页 |
·基于电路模型的扩展卡尔曼滤波SOC 算法 | 第64-72页 |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的原理 | 第64-67页 |
·基于一阶RC 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 | 第67-71页 |
·基于二阶RC 模型的状态空间方程 | 第71页 |
·扩展卡尔曼滤波初始值确定 | 第71-72页 |
·实验验证及分析 | 第72-83页 |
·恒流放电SOC 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73-74页 |
·恒流脉冲放电SOC 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74-76页 |
·UDDS 工况的SOC 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76-78页 |
·1015_prius 工况SOC 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78-80页 |
·SOC 算法收敛性验证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