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康德崇高理论的深化及其现实意义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1 导论 | 第9-11页 |
·崇高及崇高问题的研究价值 | 第9页 |
·哲学美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意义 | 第9页 |
·康德崇高原理是研究马克思哲学美学的必由之路 | 第9-10页 |
·生命崇高和人生崇高是崇高研究的新成果 | 第10-11页 |
·对崇高的深化与拓展的时代意义 | 第10页 |
·崇高研究的社会意义 | 第10-11页 |
2 崇高的哲学美学蕴涵 | 第11-17页 |
·崇高哲学美学概念的界定及其范畴之解析 | 第11页 |
·中西美学思想历史沿革 | 第11-15页 |
·中国哲学美学思想概述 | 第11-13页 |
·西方哲学美学思想概述 | 第13-15页 |
·中西哲学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 第15-17页 |
3 康德哲学美学中的崇高原理 | 第17-25页 |
·德国古典哲学视野中的康德哲学美学 | 第17页 |
·康德先验哲学中判断力批判的基本法则 | 第17-18页 |
·康德先验哲学及判断力 | 第17-18页 |
·无目的的合目的性是审美判断的先天依据 | 第18页 |
·康德哲学美学对美的解析与研究 | 第18-19页 |
·康德对美的解析 | 第18-19页 |
·自由美与依附美 | 第19页 |
·康德的崇高原理 | 第19-22页 |
·康德对崇高的定义及划分 | 第19-20页 |
·康德划分崇高的先验逻辑 | 第20页 |
·康德对崇高的解析 | 第20-22页 |
·康德视阈中崇高与美的异同 | 第22页 |
·康德崇高原理对哲学美学的贡献与不足 | 第22-25页 |
4 马克思同康德哲学美学的共契 | 第25-31页 |
·共契是研究深化的前提和条件 | 第25页 |
·马克思与康德哲学思想的共契 | 第25-26页 |
·马克思美学笔记的文献价值与历史地位 | 第26-27页 |
·马克思与康德哲学美学的共契 | 第27-31页 |
·马克思重视康德美学理论 | 第27-28页 |
·马克思对康德美学原理的研究与评判 | 第28-31页 |
5 马克思对康德崇高理论的深化 | 第31-38页 |
·马克思对康德崇高原理的深化 | 第31-33页 |
·批判了康德哲学美学的基础理论 | 第31-32页 |
·深化丰富了崇高的哲学内涵 | 第32页 |
·提出了崇高与美的新观点 | 第32-33页 |
·马克思主义对康德崇高理论的拓展 | 第33-38页 |
·生命崇高 | 第33-34页 |
·人生崇高 | 第34-37页 |
·哲学美学的裂变与崇高哲学的创生 | 第37-38页 |
6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崇高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 第38-43页 |
·崇高的本质及其产生的历史过程 | 第38页 |
·崇高时代特征 | 第38-40页 |
·崇高的实践性 | 第38-39页 |
·崇高的社会性 | 第39页 |
·崇高的文化性 | 第39-40页 |
·崇高的共通性 | 第40页 |
·崇高的当代价值 | 第40-43页 |
·崇高的价值 | 第40-41页 |
·生命崇高的特殊价值 | 第41-43页 |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代表性成果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