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前言 | 第9-25页 |
·聚乙烯污染的概况 | 第9-10页 |
·废弃聚乙烯的处理方法 | 第10-15页 |
·光降解 | 第10-12页 |
·裂解法降解 | 第12-14页 |
·微生物降解 | 第14-15页 |
·微生物降解聚乙烯 | 第15-23页 |
·降解聚乙烯的微生物 | 第15-16页 |
·微生物降解聚乙烯降解条件 | 第16-18页 |
·微生物对聚乙烯的降解作用 | 第18-21页 |
·微生物降解聚乙烯的降解机理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与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3-24页 |
·技术路线 | 第24-25页 |
2 聚乙烯降解菌的筛选 | 第25-38页 |
·前言 | 第25-26页 |
·实验部分 | 第26-30页 |
·实验原料 | 第26页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土壤样品采集 | 第27页 |
·菌株筛选 | 第27-28页 |
·聚乙烯薄膜的制备 | 第28-29页 |
·PE片-细菌生长法检验菌株降解聚乙烯 | 第29页 |
·降解菌株的鉴定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7页 |
·菌株筛选 | 第30-31页 |
·降解聚乙烯菌株的检验 | 第31-34页 |
·降解菌株 4-7 的鉴定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3 Microbacterium sp.4-7 菌液降解聚乙烯 | 第38-48页 |
·前言 | 第38-39页 |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39页 |
·紫外光照处理聚乙烯薄膜 | 第39页 |
·电镜观察 | 第39页 |
·聚乙烯颗粒灭菌 | 第39-40页 |
·聚乙烯对Microbacterium sp.4-7 的影响 | 第40页 |
·紫外光处理后的聚乙烯降解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Microbacterium sp.4-7 生长曲线 | 第41-42页 |
·聚乙烯颗粒对Microbacterium sp.4-7 的影响 | 第42-45页 |
·菌液降解紫外照射后的聚乙烯 | 第45-46页 |
·聚乙烯薄膜的形态变化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4 Microbacterium sp.4-7 与土壤微生物互作降解聚乙烯 | 第48-58页 |
·前言 | 第48-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49-50页 |
·土壤中细菌数量的测定 | 第50页 |
·降解菌在土壤中降解聚乙烯 | 第50页 |
·微生物的CO_2 释放量的测定 | 第50-51页 |
·聚乙烯降解率的测定 | 第51页 |
·聚乙烯红外光谱分析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土壤理化性质 | 第51-53页 |
·土壤中的细菌菌量变化 | 第53-54页 |
·土壤中微生物释放的CO_2 | 第54-55页 |
·聚乙烯的质量变化 | 第55-56页 |
·聚乙烯组成结构变化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8-60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