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6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19页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20-21页 |
·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1页 |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21-23页 |
第2章 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理论分析 | 第23-27页 |
·永久收入假说 | 第23-24页 |
·“在手之鸟”理论 | 第24-25页 |
·当代资源财富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3章 山西省设立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分析 | 第27-31页 |
·资源型经济增长顺周期波动明显 | 第27-28页 |
·寻租腐败现象降低了市场投资效率 | 第28-29页 |
·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导致社会公共投资建设资本短缺 | 第29页 |
·教育水平落后导致人力资本短缺 | 第29-30页 |
·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拥挤 | 第30页 |
·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机理及实证分析 | 第31-38页 |
·社会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作用的理论分析 | 第31页 |
·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机理 | 第31-33页 |
·公共投资项目具有潜在收益 | 第32-33页 |
·维持煤炭收益福利,实现可持续发展 | 第33页 |
·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实证研究 | 第33-36页 |
·变量和数据选取 | 第33-34页 |
·实证分析方法和回归模型 | 第34-35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第5章 国外资源基金的运用实践 | 第38-45页 |
·圣地亚哥原则 | 第38-39页 |
·主权财富基金(SWFs) | 第38-39页 |
·“圣地亚哥原则”及其目标和涵盖领域 | 第39页 |
·博茨瓦纳的“普拉基金” | 第39-40页 |
·“普拉基金”和“可持续预算指标规则” | 第40页 |
·博茨瓦纳的公共管理成效 | 第40页 |
·蒙古国的财政稳定基金 | 第40-42页 |
·FSL 的目标 | 第41页 |
·FSL 的稳定财政规则 | 第41页 |
·财政稳定基金 | 第41-42页 |
·刚果共和国的石油储蓄基金 | 第42-43页 |
·刚果的财政政策目标 | 第42页 |
·石油资源收益储蓄规则和储蓄规模的决定 | 第42-43页 |
·刚果的可持续财政政策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6章 山西设立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构想 | 第45-54页 |
·设立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目的 | 第45-46页 |
·促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 | 第45页 |
·实现山西经济稳定可持续发展 | 第45-46页 |
·设立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的方式 | 第46-47页 |
·煤炭资源租金 | 第46页 |
·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 | 第46-47页 |
·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设立后的管理 | 第47-50页 |
·建立专业监督管理团队 | 第47-48页 |
·将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纳入预算 | 第48页 |
·建立基金管理相关办法 | 第48-49页 |
·钉住非资源收益率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性 | 第49页 |
·建立基金运作考核评价制度 | 第49页 |
·建立资源基金信息披露制度 | 第49-50页 |
·煤炭可持续投资基金设立后的运作 | 第50-52页 |
·合理分配基金的投资比例 | 第50-51页 |
·投资基金的运作 | 第51-52页 |
·可持续基金的运作 | 第52页 |
·小结 | 第52-5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