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8页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第18-19页 |
前言 | 第19-20页 |
第一部分 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传代、鉴定 | 第20-31页 |
前言 | 第20页 |
1 材料 | 第20-22页 |
·实验动物 | 第20-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 | 第22页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纯化、培养、传代 | 第22页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2-23页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鉴定 | 第23-24页 |
3 实验结果 | 第24-27页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传代 | 第24-25页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长曲线 | 第25-26页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仪鉴定结果 | 第26-27页 |
4 讨论 | 第27-30页 |
5 结论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和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 | 第31-64页 |
前言 | 第31页 |
1 材料 | 第31-35页 |
·细胞来源 | 第31-32页 |
·主要试剂 | 第32-33页 |
·主要仪器 | 第33-3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35-47页 |
·构建包含外源性基因的重组载体 | 第35-37页 |
·慢病毒的包装 | 第37-38页 |
·滴度测定 | 第38页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慢病毒稳定转染 | 第38-39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T3-DsRed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NT3 mRNA的表达 | 第39-41页 |
·Western blotting检测NT3-DsRed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NT3 蛋白的表达 | 第41-45页 |
·超顺磁性氧化铁标记NT3-DsRed基因转染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第45-4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7-60页 |
·测序鉴定结果 | 第47-56页 |
·病毒包装结果 | 第56-57页 |
·病毒滴度测定结果 | 第57页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NT3-DsRed基因慢病毒稳定转染结果 | 第57-58页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NT3-DsRed基因转染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NT3 mRNA的表达结果 | 第58-59页 |
·Western blotting检测NT3-DsRed基因转染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NT3 蛋白的表达结果 | 第59页 |
·NT3-DsRed基因转染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SPIO标记率 | 第59-60页 |
4 讨论 | 第60-63页 |
5 结论 | 第63-64页 |
第三部分 磁靶向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评价和磁共振活体成像 | 第64-83页 |
前言 | 第64页 |
1 材料 | 第64-68页 |
·细胞来源 | 第64页 |
·主要试剂 | 第64-66页 |
·主要仪器 | 第66-68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8-74页 |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制备 | 第68页 |
·蛛网膜下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第68-69页 |
·磁共振成像 | 第69-70页 |
·大鼠后肢运动功能评价 | 第70-71页 |
·脊髓损伤区的NT3 蛋白表达的检测 | 第71页 |
·病理学分析 | 第71-74页 |
3 统计学分析 | 第74-75页 |
4 实验结果 | 第75-79页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MR成像结果 | 第75页 |
·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后肢运动功能评价结果 | 第75-76页 |
·脊髓损伤区的NT3 蛋白表达水平的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 | 第76-77页 |
·脊髓损伤区的普鲁士蓝染色结果 | 第77页 |
·脊髓损伤区的空洞形成的HE染色评价结果 | 第77-78页 |
·免疫组化染色对脊髓损伤区的轴突再生和胶质瘢痕形成的评估结果 | 第78-79页 |
5 讨论 | 第79-82页 |
6 结论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91页 |
综述 | 第9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2页 |
致谢 | 第102-103页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103-104页 |
个人简历 | 第10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