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简况 | 第10-14页 |
·地理位置及区域地质概况 | 第10页 |
·地层特征 | 第10-13页 |
·地层发育特征 | 第10-11页 |
·地层对比与划分 | 第11-13页 |
·构造特征 | 第13-14页 |
第二章 长6油层组的沉积相特征 | 第14-19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14页 |
·沉积相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 第14-16页 |
·沉积古地理背景 | 第14页 |
·沉积层序特征与沉积体系 | 第14-16页 |
·周51井区储层沉积微相类型及展布 | 第16-19页 |
·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 | 第16页 |
·长6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 | 第16-19页 |
第三章 储层特征 | 第19-26页 |
·岩石矿物学特征 | 第19-20页 |
·岩类学特征 | 第19页 |
·砂岩碎屑成分 | 第19-20页 |
·填隙物成分 | 第20页 |
·成岩阶段的确定 | 第20页 |
·孔隙结构 | 第20-21页 |
·储集空间 | 第20页 |
·孔隙结构 | 第20-21页 |
·储层物性及主要影响因素 | 第21-23页 |
·储层物性 | 第21-23页 |
·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3页 |
·储层非均质性 | 第23-25页 |
·层间非均质性 | 第24页 |
·平面非均质性 | 第24-25页 |
·储层分类与评价 | 第25-26页 |
第四章 油藏类型与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26-30页 |
·区域成藏条件 | 第26页 |
·油藏类型 | 第26页 |
·流体性质 | 第26-28页 |
·原油性质 | 第26-27页 |
·地层水性质 | 第27页 |
·温压系统 | 第27-28页 |
·油藏主控因素分析 | 第28-30页 |
第五章 储量计算及分类评价 | 第30-38页 |
·储量计算及参数 | 第30-36页 |
·储量计算方法 | 第30页 |
·储量参数 | 第30-36页 |
·储量估算 | 第36页 |
·储量评价 | 第36-38页 |
·储量综合评价 | 第36页 |
·储量类别及可靠性评价 | 第36-38页 |
第六章 油藏开发方案设计 | 第38-55页 |
·注水开发层系划分 | 第38页 |
·注水开发方式 | 第38-43页 |
·注水开发的必要性 | 第38-39页 |
·注水开发的可行性 | 第39-40页 |
·注水采收率预测 | 第40-43页 |
·注采井网系统 | 第43-48页 |
·最大主应力方位与井排方向 | 第43-44页 |
·井网形式 | 第44页 |
·井网密度 | 第44-48页 |
·压力系统设计 | 第48-50页 |
·地层压力保持水平 | 第48页 |
·采油井井底流压的确定 | 第48-50页 |
·单井产能及采油速度确定 | 第50-52页 |
·经验公式 | 第50-51页 |
·理论公式计算 | 第51页 |
·综合取值 | 第51页 |
·采油速度的确定 | 第51-52页 |
·单井日配注量 | 第52页 |
·周河井区井网部署及开发指标预测 | 第52-55页 |
·井位部署依据 | 第52-53页 |
·井网部署 | 第53页 |
·指标预测 | 第53-55页 |
第七章 实施要求及建议 | 第55-59页 |
·施工要求 | 第55-56页 |
·钻井 | 第55页 |
·录井 | 第55页 |
·测井 | 第55页 |
·压裂、试油、排液 | 第55-56页 |
·投产、投注 | 第56页 |
·动态监测要求 | 第56页 |
·生产管理 | 第56页 |
·健康、安全和环保要求 | 第56-59页 |
·总体原则 | 第56-57页 |
·健康与安全 | 第57页 |
·环保要求 | 第57-58页 |
·报废井处理要求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2-63页 |
附图1周 51井区井位示意图 | 第63-64页 |
附图2周 51井区周48井—周38井长6油层组地层对比图 | 第64-65页 |
附图3周 51井区周64井—周142井长6油层组地层对比图 | 第65-66页 |
附图4周 51井区周49井—周64井长6油层组地层对比图 | 第66-67页 |
附图5周 51井区周38井—周117井长6油层组地层对比图 | 第67-68页 |
附图6周 51井区长 6~4顶面构造图 | 第68-69页 |
附图7周 51井区长 6~3顶面构造图 | 第69-70页 |
附图8周 51井区长 6~2顶面构造图 | 第70-71页 |
附图9周 51井区长 6~1顶面构造图 | 第71-72页 |
附图10周 51井区长6单井沉积相图(周73井) | 第72-73页 |
附图11周 51井区长6沉积相连井剖面图 | 第73-74页 |
附图12周 51井区长 6~4亚油层组沉积相图 | 第74-75页 |
附图13周 51井区长 6~4亚油层组砂层厚度等值线图 | 第75-76页 |
附图14周 51井区长 6~3亚油层组沉积相图 | 第76-77页 |
附图15周 51井区长 6~3亚油层组砂层厚度等值线图 | 第77-78页 |
附图16周 51井区长 6~2亚油层组沉积相图 | 第78-79页 |
附图17周 51井区长 6~2亚油层组砂层厚度等值线图 | 第79-80页 |
附图18周 51井区长 6~1亚油层组沉积相图 | 第80-81页 |
附图19周 51井区长 6~1亚油层组砂层厚度等值线图 | 第81-82页 |
附图20周 51井区长 6~2油层厚度等值线图 | 第82-83页 |
附图21周 51井区长 6~1油层厚度等值线图 | 第83-84页 |
附图22周 51井区长 6~16~2含油面积叠合图 | 第84-85页 |
附图23周 51井区周48井长6油层组四性关系图 | 第85-86页 |
附图24周 51井区周20井长6油层组四性关系图 | 第86-87页 |
附图25周 51井区长6油层组前期井位部署图 | 第87-88页 |
附图26周 51井区长6油层组后期井位部署图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