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发展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普惠金融体系的理论分析 | 第16-21页 |
·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和特点 | 第16-17页 |
·普惠金融体系的概念 | 第16页 |
·普惠性金融的特点 | 第16-17页 |
·普惠金融体系的框架 | 第17-21页 |
·服务对象层面——客户 | 第18-19页 |
·微观层面——金融服务提供者 | 第19页 |
·中观层面——金融基础设施 | 第19-20页 |
·宏观层面——政策及监管 | 第20-21页 |
第三章 发展中国家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 第21页 |
·消除贫困 | 第21-22页 |
·改善教育 | 第22页 |
·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 | 第22-23页 |
·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 第23-24页 |
第四章 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分析 | 第24-31页 |
·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深度 | 第24-27页 |
·普惠金融信贷深度 | 第24-25页 |
·农业保险深度 | 第25-26页 |
·农村信用社存贷比 | 第26页 |
·小微企业信贷可得性 | 第26-27页 |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案例分析 | 第27-31页 |
·邮政储蓄银行 | 第27-28页 |
·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 | 第28-29页 |
·阿里金融小额贷款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我国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 | 第31-35页 |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有利条件 | 第31-32页 |
·普惠金融的新兴供给主体 | 第31页 |
·宏观政策对普惠金融的支持 | 第31-32页 |
·制约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因素 | 第32-35页 |
·需求方面 | 第32-33页 |
·供给方面 | 第33-35页 |
第六章 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 第35-40页 |
·巴西代理银行 | 第35-36页 |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 | 第36-38页 |
·俄罗斯“金融扫盲 5 年计划” | 第38页 |
·法国邮政银行 | 第38-40页 |
第七章 我国发展可持续普惠金融体系的政策建议 | 第40-47页 |
·加强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 第40-41页 |
·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制度 | 第40页 |
·逐步完善基层支付结算体系 | 第40-41页 |
·发展多种形式普惠金融机构 | 第41-43页 |
·加快传统金融机构转型 | 第41-42页 |
·创建新型普惠金融机构 | 第42-43页 |
·金融机构应该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 | 第43-45页 |
·创新信贷产品 | 第43页 |
·发展普惠金融保险 | 第43-44页 |
·提供多样化综合性服务 | 第44页 |
·促进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有机结合 | 第44-45页 |
·加强金融辅助体系的优化 | 第45-47页 |
·加快信用体系建设 | 第45页 |
·健全普惠金融监管体制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