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反应及SRBSDV对该虫的接毒调控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2页
   ·水稻抗白背飞虱研究进展第12-16页
     ·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评价第12-13页
     ·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机理第13-14页
     ·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遗传第14-15页
     ·基因工程在水稻抗白背飞虱中的应用第15-16页
   ·白背飞虱传播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的研究进展第16-19页
     ·白背飞虱的传毒特性第16页
     ·SRBSDV的基本特征第16页
     ·SRBSDV的寄主范围第16页
     ·SRBSDV的检测方法第16-17页
     ·SRBSDV的基因组结构与功能第17页
     ·水稻-SRBSDV-白背飞虱的互作第17-19页
   ·持久性植物病毒对介体昆虫的行为调控第19-20页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不同水稻品种上白背飞虱取食行为的EPG分析第22-33页
   ·材料和方法第23-24页
     ·水稻品种第23页
     ·供试昆虫第23页
     ·EPG记录第23页
     ·EPG数据获取第23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23-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26页
     ·白背飞虱口针到达韧皮部取食之前的刺探行为第24-25页
     ·白背飞虱口针在韧皮部的刺吸行为第25-26页
   ·讨论第26-33页
     ·白背飞虱的EPG波形特点第26页
     ·基于EPG对水稻抗性的评估第26-27页
     ·抗性程度不同的品种对白背飞虱获毒和接毒能力的影响第27-33页
第三章 白背飞虱取食胁迫对不同水稻品种体内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第33-39页
   ·材料与方法第33-34页
     ·材料第33-34页
     ·水稻培育与人工接虫第34页
     ·水稻生理指标测定第34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34页
   ·结果与分析第34-37页
     ·水稻中SOD活性的变化第34页
     ·POD活性的变化第34-35页
     ·CAT活性的变化第35页
     ·GPX活性的变化第35-36页
     ·H_2O_2含量的变化第36页
     ·MDA含量的变化第36-37页
   ·讨论第37-39页
第四章 SRBSDV对白背飞虱取食行为的调控和接毒的关键动作第39-47页
   ·材料与方法第40-42页
     ·昆虫、植物和病毒第40页
     ·病毒的RT-PCR检测第40页
     ·白背飞虱的获毒和接毒第40-41页
     ·EPG记录第41页
     ·EPG数据获取第41页
     ·数据统计分析第41-42页
   ·结果与分析第42-45页
     ·白背飞虱在EPG记录过程中的传毒效率第42页
     ·无毒和带毒白背飞虱的取食行为差异第42页
     ·带毒白背飞虱的取食行为与其传播SRBSDV的关系第42-45页
   ·讨论第45-47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47-49页
   ·主要结论第47页
   ·创新点第47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47-49页
参考文献第49-62页
致谢第62-63页
作者简历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
下一篇:阿维菌素与两种熏蒸剂混用防治南方根结线虫应用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