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农业资源类型及评价论文

中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0-12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主要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5页
     ·文献述评第15-16页
   ·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6-17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研究技术路线第16-17页
     ·主要研究方法第17页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可能的创新第17页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第18-31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内涵与外延第18-24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概念界定第18-21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主体分析第21-22页
     ·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主要目标第22-24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属性及基本功能第24-26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产品属性界定第24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功能第24-26页
   ·外部性背景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作用机理分析第26-29页
     ·基于外部性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分析第26-27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作用机理第27-29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9页
   ·社会责任理论第29-31页
第三章 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现状及潜力第31-51页
   ·农田建设的发展脉络、基本经验和成绩第31-41页
     ·农田建设的发展脉络第31-35页
     ·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经验第35-37页
     ·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成绩第37-38页
     ·典型省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第38-41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存在的问题第41-45页
     ·相对建设目标与任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短缺第41-43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资金分散,难以形成合力第43页
     ·农村要素配置效率严重制约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第43-44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难以实现设施综合配套第44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周期长,后期管护不到位第44-45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与中国粮食增产潜力第45-48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内容和区域实现第48-51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第48-49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区域划分及目标设定第49-51页
第四章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综合绩效评价第51-63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经济效益评价第51-55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经济效益的理论分析第51-52页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C-D模型)的经济效益分析第52-55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社会效益评价第55-59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社会效益的理论分析第55-56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社会效益分析:农民就业第56-59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生态效益第59-63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生态效益形成机理第59-60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生态效益评价:基于农业生态价值方法第60-63页
第五章 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财政作为和碳金融推进第63-69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资金筹集渠道及运行方式第63-64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财政支持第64-65页
     ·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第64页
     ·优化资金投向结构,重点支持产量大县第64-65页
   ·碳金融推进中国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第65-69页
     ·碳金融的概念及融资方式第65-66页
     ·碳金融在高标准基本农田项目中的应用第66-69页
第六章 政策建议第69-76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该坚持的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第69-70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基本思路第69页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第69-70页
   ·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政策建议第70-76页
     ·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规划工作第70-72页
     ·加大投入,形成多元化资金投入渠道第72页
     ·完善和创新土地治权结构第72-74页
     ·完善组织保障制度和公众参与机制第74-75页
     ·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管护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1页
致谢第81-82页
作者简介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山生态系统中升温和氮沉降对土壤和苔藓植物的影响--以海螺沟冰川公园为例
下一篇:水稻对白背飞虱的抗性反应及SRBSDV对该虫的接毒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