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1 引言 | 第9-16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2页 |
| ·医患纠纷冲突升级,恶性事件频频发生 | 第9-10页 |
| ·医患沟通平台不畅,传统处理模式瓶颈 | 第10-11页 |
| ·第三方调解模式应运而生,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建立 | 第11-12页 |
| ·第三方模式面临机遇与挑战 | 第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4-16页 |
| ·医患纠纷 | 第14页 |
| ·医疗事故 | 第14-15页 |
| ·第三方调解 | 第15-16页 |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6-19页 |
|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 ·访谈对象 | 第16页 |
| ·问卷调查对象 | 第16页 |
| ·调查内容 | 第16页 |
| ·医患纠纷传统处理实践模式 | 第16页 |
| ·第三方调解模式的优缺点 | 第16页 |
| ·医、患双方对于第三方调解模式满意度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 ·电话访谈法 | 第17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医患纠纷处置的理论依据 | 第17页 |
| ·医患纠纷的传统处理模式 | 第17页 |
| ·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模式的现状 | 第17-18页 |
| ·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模式的满意度 | 第18页 |
| ·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新模式的发展建议 | 第18-19页 |
| 3 研究结果 | 第19-39页 |
| ·医患纠纷处置依据 | 第19-20页 |
| ·医患纠纷处置理论依据 | 第19-20页 |
| ·医患纠纷处置法律依据 | 第20页 |
| ·医患纠纷的传统处理模式 | 第20-24页 |
| ·医患双方协商 | 第20-21页 |
| ·行政调解 | 第21-22页 |
| ·法院诉讼 | 第22-23页 |
| ·医疗事故鉴定 | 第23-24页 |
| ·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模式的现状 | 第24-26页 |
| ·第三方调解模式产生的社会背景分析 | 第24-26页 |
| ·第三方调解模式产生的理论与法律依据 | 第26页 |
| ·第三方调解模式的现状 | 第26页 |
| ·第三方调解实践应用的优缺点分析 | 第26-28页 |
| ·缓解医患矛盾,减轻双方负担 | 第26-27页 |
| ·调解流程简便,不收取费用,信任度高 | 第27页 |
| ·调解性质相对中立,处理相对公平公正 | 第27页 |
| ·调解专业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 第27-28页 |
| ·调解效力存在薄弱环节,有可能出现恶意诉讼 | 第28页 |
| ·加大调解宣传力度,患方能够有效获取信息 | 第28页 |
| ·第三方调解在医患双方的满意度分析 | 第28-39页 |
| ·问卷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 | 第28-31页 |
| ·医患双方纠纷经历情况 | 第31页 |
| ·医患双方对第三方调解模式的满意度 | 第31-36页 |
| ·福州市第三方调解中心运行情况 | 第36-39页 |
| 4 讨论与建议 | 第39-45页 |
| ·医患纠纷冲突愈演愈烈,对于新的处理模式有需求 | 第39页 |
| ·第三方调解模式有成效,但仍存在不足 | 第39页 |
| ·采取相应对策予以完善,满足现实需要 | 第39-45页 |
| ·完善法制,明确第三方调解的责、权、利,确保调解效果 | 第39-40页 |
| ·规范调解流程,建立司法确认驻点,实现调解与鉴定轨道链接 | 第40-41页 |
| ·加强调解队伍建设,优化专业人才梯队 | 第41-42页 |
| ·加大宣传力度,推广普及第三方调解,构建信任机制 | 第42-43页 |
| ·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建立良好的道德氛围,避免恶性伤害事件频发 | 第43页 |
| ·建立健全医疗保险机制,积极引入调解全程 | 第43页 |
| ·确保医患双方沟通渠道通畅,预防医患纠纷发生及发展 | 第43-45页 |
| 5 结论 | 第45-46页 |
| 6 创新与不足 | 第46-47页 |
| ·创新 | 第46页 |
| ·不足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综述 | 第50-56页 |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附件1 | 第56-57页 |
| 附件2 | 第57-59页 |
| 附件3 | 第59-61页 |
| 附件4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