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 | 第8-11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表达系统的优点 | 第8-9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的生物学特性 | 第9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的表达菌株 | 第9-10页 |
·毕赤酵母表达蛋白糖基化修饰 | 第10页 |
·毕赤酵母pPICZ α系列表达载体 | 第10-11页 |
·毕赤酵母的发酵研究 | 第11-14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发酵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培养基组成及渗透压 | 第12页 |
·温度 | 第12页 |
·pH值 | 第12页 |
·溶解氧(D0) | 第12-13页 |
·混合碳源 | 第13页 |
·补料工艺 | 第13-14页 |
·巴斯德毕赤酵母高密度发酵研究 | 第14-15页 |
·微生物的培养方式 | 第14页 |
·补料分批培养 | 第14-15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的研究概述 | 第15-17页 |
·SOD的分类与分布 | 第16页 |
·人源CuZn-SOD的简介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9-34页 |
·实验材料 | 第19-25页 |
·菌株 | 第19页 |
·试剂与药品 | 第19-21页 |
·常用溶液的配制 | 第21-25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5-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菌种活化 | 第26-27页 |
·种子液培养 | 第27页 |
·摇瓶发酵培养 | 第27页 |
·毕赤酵母发酵通用工艺 | 第27-29页 |
·甘油分批培养阶段 | 第27-28页 |
·甘油流加补料培养阶段 | 第28页 |
·甲醇流加补料诱导阶段 | 第28-29页 |
·5L罐发酵 | 第29-31页 |
·50L罐发酵 | 第31页 |
·分析方法 | 第31-34页 |
·盐酸羟胺法测定SOD酶活力 | 第31-32页 |
·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 | 第32-33页 |
·菌体浓度分析方法 | 第33页 |
·两点自动校正法校正溶氧电极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50页 |
·GS115/α A-SOD菌株摇瓶发酵阶段的工艺研究 | 第34-38页 |
·发酵初始pH对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4-35页 |
·诱导剂浓度对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5页 |
·培养基组成对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5-36页 |
·组氨酸添加量对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6-37页 |
·诱导温度对目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 | 第37-38页 |
·摇瓶最终优化条件确定 | 第38页 |
·GS115/α A-SOD菌株在5L罐发酵的工艺研究 | 第38-45页 |
·生长阶段补料方式对发酵的影响 | 第39-40页 |
·不同诱导方式对表达外源蛋白的影响 | 第40-41页 |
·诱导时不同WCW对表达外源蛋白的影响 | 第41页 |
·补加氮源 | 第41-42页 |
·发酵最终条件确定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GS115/α A-SOD菌株的50L罐发酵 | 第45-47页 |
·50L罐发酵结果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页 |
·GS115/α A-SOD菌株抗衰老活性的研究 | 第47-50页 |
·菌株共同培养的研究 | 第47-49页 |
·菌株的DCFH-DA染色实验 | 第49-50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50-53页 |
总结 | 第50-52页 |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