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等效电路分析法的油纸绝缘变压器微水含量分析与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受潮的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变压器油纸绝缘的老化受潮 | 第10-11页 |
·变压器油的老化受潮 | 第10-11页 |
·变压器固体绝缘的老化受潮 | 第11页 |
·油纸绝缘变压器诊断老化受潮的方法 | 第11-14页 |
·化学分析法 | 第12页 |
·电气测量法 | 第12-14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油纸绝缘变压器微水含量的理论研究 | 第16-28页 |
·油纸绝缘变压器中水分的来源 | 第16-17页 |
·外部入侵的水分 | 第16页 |
·内部生成的水分 | 第16-17页 |
·水分对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危害 | 第17-19页 |
·水分子的基本结构 | 第17-18页 |
·绝缘介质的极性对老化受潮的影响 | 第18-19页 |
·油纸绝缘变压器诊断水含量的常见方法 | 第19-22页 |
·卡尔费休滴定法 | 第19页 |
·油纸水分平衡关系曲线法 | 第19-22页 |
·露点法 | 第22页 |
·介质响应法诊断油纸绝缘变压器的含水量 | 第22-26页 |
·介质响应法的基本原理 | 第22-23页 |
·回复电压法的基本原理 | 第23-25页 |
·回复电压法诊断油纸绝缘变压器微水含量 | 第25-26页 |
·减少入侵变压器水分的措施 | 第26-27页 |
·制造过程 | 第26页 |
·安装过程 | 第26页 |
·运行过程 | 第26-27页 |
·检修过程 | 第27页 |
·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变压器弛豫响应等效电路研究及其参数辨析 | 第28-46页 |
·变压器油纸绝缘系统的等效电路模型 | 第28-32页 |
·油纸绝缘系统的介质响应模型 | 第28-29页 |
·油纸绝缘系统的等效电路 | 第29-32页 |
·弛豫响应等效电路的数学模型 | 第32-37页 |
·等效电路参数辨析的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2-34页 |
·等效电路参数辨析的数学模型的简化 | 第34-35页 |
·回复电压的计算方法 | 第35-37页 |
·弛豫响应等效电路的参数辨析 | 第37-42页 |
·粒子群算法的基本理论 | 第37-39页 |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改进 | 第39-41页 |
·优化目标函数的确立 | 第41页 |
·绝缘电阻的求解 | 第41-42页 |
·等效电路模型及参数的准确性分析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等效电路参数与变压器微水含量的关系 | 第46-56页 |
·弛豫响应等效电路参数的理论分析 | 第46-47页 |
·各弛豫时间支路参数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47-51页 |
·各电路参数与微水含量的关系 | 第51-53页 |
·电阻的大小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51-53页 |
·电容的大小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53页 |
·实例验证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第五章 回复电压特征量与变压器微水含量的关系 | 第56-70页 |
·回复电压的测量过程 | 第56-57页 |
·回复电压极化谱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57-59页 |
·回复电压极化谱各特征量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59-68页 |
·主时间常数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59-62页 |
·回复电压最大值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62-63页 |
·初始斜率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63-66页 |
·峰值测量时间与含水量的关系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回复电压测试实验与分析 | 第70-76页 |
·实验过程 | 第70-71页 |
·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小结 | 第75-7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录 | 第83-85页 |
个人简历 | 第85-8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