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唐长篇小说创作论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第一章 对社会主流价值的反叛 | 第12-25页 |
第一节 对当代教育的嘲讽 | 第12-17页 |
一、 对教师形象的嘲讽 | 第12-14页 |
二、 讳莫如深的性教育 | 第14-16页 |
三、 对于教育本身的否定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对正统道德的反叛 | 第17-25页 |
一、 特殊的成长引导者 | 第17-21页 |
二、 对大众审美的挑战 | 第21-22页 |
三、 对当代社会的公开批判 | 第22-25页 |
第二章 冯唐小说中“性”主题 | 第25-33页 |
第一节 成长三部曲的情爱结构模式与性爱描写特征 | 第25-29页 |
一、 万物生长三部曲的情爱结构模式 | 第25-27页 |
二、 万物生长三部曲中的性爱描写特征 | 第27-29页 |
第二节 《不二》中的“性”与“佛” | 第29-33页 |
一、 佛头着粪,由性入禅 | 第29-30页 |
二、 性的突围:性——人性——佛性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对中国佛道文化的独特接受 | 第33-38页 |
第一节 对道家文化的继承 | 第33-35页 |
一、 道法自然 | 第33-34页 |
二、 无为与不争 | 第34-35页 |
第二节 佛的世俗化 | 第35-38页 |
一、 生活的世俗化 | 第35-36页 |
二、 佛性的世俗化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对中国传统诗歌艺术方式的承继 | 第38-48页 |
第一节 中国传统诗歌形式对冯唐小说结构的影响 | 第38-42页 |
一、 复沓 | 第38-41页 |
二、 意象的跳跃 | 第41-42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诗歌意境对冯唐小说意境的影响 | 第42-43页 |
第三节 中国传统诗歌语言对冯唐小说语言的影响 | 第43-48页 |
一、 夸饰 | 第43-45页 |
二、 名词动用、通感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 第45-47页 |
三、 文白夹杂,简洁蕴藉 | 第47-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