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可变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 ·可变信息系统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3页 |
| ·可变信息系统概述 | 第9-11页 |
| ·可变信息系统技术及应用现状 | 第11-13页 |
| ·可变信息系统发展趋势 | 第13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3-16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高速公路可变信息系统设计 | 第16-24页 |
| ·可变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 | 第16-17页 |
| ·可变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7-22页 |
| ·信息采集技术 | 第17-18页 |
| ·信息处理技术 | 第18-21页 |
| ·信息发布技术 | 第21-22页 |
| ·可变信息显示系统设计的基本框架 | 第22-23页 |
| ·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可变信息显示系统硬件设计及实现 | 第24-41页 |
| ·系统技术方案 | 第24-26页 |
| ·系统需求分析 | 第24页 |
| ·可变信息显示系统的结构 | 第24-26页 |
| ·硬件选型 | 第26-28页 |
| ·ARM LPC2138 微控制器 | 第26-27页 |
| ·BENQ M-23G GSM 通信模块 | 第27-28页 |
| ·主控板硬件设计 | 第28-33页 |
| ·处理器模块 | 第28页 |
| ·复位电路设计 | 第28-29页 |
| ·电源电路 | 第29-31页 |
| ·串口通信模块 | 第31页 |
| ·JTAG 接口电路 | 第31-32页 |
| ·BENQ M-23G 模块电路 | 第32-33页 |
| ·主控板与LED 屏接口电路 | 第33页 |
| ·LED 显示屏硬件设计 | 第33-40页 |
| ·LED 单元板的结构 | 第33-34页 |
| ·LED 点阵模块结构 | 第34-35页 |
| ·扫描方式工作原理 | 第35-36页 |
| ·LED 单元板电路设计 | 第36-39页 |
| ·LED 显示屏的构造 | 第39-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可变信息显示系统控制软件设计 | 第41-58页 |
| ·集成开发环境 | 第41-43页 |
| ·ARM 汇编语言程序结构 | 第43页 |
| ·ARM 体系结构的初始化过程 | 第43-46页 |
| ·串口与上位机通信软件设计 | 第46-48页 |
| ·GSM 通信系统设计 | 第48-53页 |
| ·SMS 短消息的网络体系结构 | 第48-49页 |
| ·SMS 的数据接口和控制模式 | 第49-50页 |
| ·GSM 通信应用软件设计 | 第50-53页 |
| ·汉字字模提取方法和显示软件设计 | 第53-57页 |
| ·汉字字模的提取方法 | 第53-54页 |
| ·LED 模块显示软件设计 | 第54-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可变信息显示系统中心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8-63页 |
| ·软件设计技术方案 | 第58页 |
| ·编辑区功能设计 | 第58-59页 |
| ·预览区功能设计 | 第59-60页 |
| ·导入图片功能设计 | 第60-61页 |
| ·显示数据提取 | 第61-62页 |
| ·串口通信 | 第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系统调试 | 第63-68页 |
| ·可变信息显示板调试 | 第63页 |
| ·上位机软件调试 | 第63-64页 |
| ·综合调试 | 第64-67页 |
| ·文字式可变信息系统调试 | 第64-65页 |
| ·图形式可变信息系统调试 | 第65-66页 |
| ·短消息发送交通状态信息调试 | 第66-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总结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附录 A 主控制硬件电路板 | 第73-74页 |
| 附录 B LED 单元板硬件电路板 | 第74-75页 |
|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
| 个人简历 | 第75页 |
| 已发表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