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上海路街道风貌综合整治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3页 |
1 绪论 | 第13-23页 |
·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3-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街道的概念 | 第15-16页 |
·街道风貌 | 第16-19页 |
·整治 | 第19页 |
·研究内容、方法、技术线路 | 第19-22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技术线路 | 第20-22页 |
·小结 | 第22-23页 |
2 国内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23-33页 |
·国外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23-28页 |
·国内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28-30页 |
·东西方城市街道整治实践比较 | 第30-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3 对街道风貌整治的再认识 | 第33-47页 |
·整治目的 | 第33-34页 |
·城市大事件的发生 | 第33页 |
·应对自然老化 | 第33-34页 |
·城市文脉传承 | 第34页 |
·整治内容 | 第34-44页 |
·街道空间 | 第34-37页 |
·沿街建筑 | 第37-43页 |
·街道设施构架 | 第43-44页 |
·街道风貌整治原则 | 第44-46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44页 |
·特色性原则 | 第44-45页 |
·历史保护原则 | 第45页 |
·可操作性原则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4 南京上海路街道风貌现存问题 | 第47-65页 |
·上海路历史发展回顾 | 第47-48页 |
·上海路开放空间现状与问题 | 第48-55页 |
·街道空间 | 第48-52页 |
·车行道与人行道 | 第52-55页 |
·节点现状 | 第55页 |
·上海路沿街建筑现状与问题 | 第55-63页 |
·建筑功能 | 第56-57页 |
·建筑质量 | 第57-58页 |
·建筑立面 | 第58页 |
·沿街建筑轮廓 | 第58-60页 |
·沿街围墙 | 第60-61页 |
·建筑色彩 | 第61-63页 |
·上海路设施构架现状与问题 | 第63-64页 |
·小结 | 第64-65页 |
5 上海路街道风貌整治对策 | 第65-93页 |
·街道定位 | 第65-66页 |
·定位依据 | 第65页 |
·街道定位 | 第65-66页 |
·上海路开放空间整治对策 | 第66-71页 |
·空间连续性塑造 | 第66-68页 |
·街道节点整治 | 第68-69页 |
·人行道与车行道整治 | 第69-71页 |
·上海路沿街建筑整治对策 | 第71-88页 |
·建筑立面整治 | 第71-77页 |
·建筑附属设施整治 | 第77-81页 |
·建筑轮廓线改造 | 第81-82页 |
·沿街围墙整治 | 第82-84页 |
·建筑色彩控制 | 第84-88页 |
·上海路街道设施构架整治 | 第88-91页 |
·栏杆 | 第88页 |
·休息设施 | 第88-89页 |
·指引设施 | 第89-90页 |
·设施构架与绿化的结合 | 第90-91页 |
·小结 | 第91-93页 |
6 结论与总结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3页 |
·贡献和不足 | 第93-94页 |
·展望 | 第94-95页 |
附录 A | 第95-105页 |
附录 B | 第105-106页 |
附录 C | 第106-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0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