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竹论文

雷竹生态系统植硅体封存有机碳汇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1 文献综述第11-16页
   ·雷竹研究进展第11-12页
     ·雷竹覆盖技术研究进展第11页
     ·雷竹土壤质量研究进展第11-12页
   ·植硅体研究进展第12-13页
     ·植物中的植硅体第12-13页
     ·植硅体在分类学上的应用第13页
   ·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的研究进展第13-16页
     ·PhytOC 在植物中的含量及封存潜力第14页
     ·土壤 PhytOC 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第14-16页
2 研究背景及研究思路第16-18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6页
   ·研究内容第16-17页
   ·技术路线第17-18页
3 试验区域与研究方法第18-20页
   ·研究区概况第18页
   ·样品基本理化性质、硅、植硅体含量、PhytOC 含量测定第18-19页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第19-20页
     ·数据计算第19页
     ·统计分析第19-20页
4 雷竹林生态系统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积累与空间分布第20-29页
   ·研究区概况第20页
   ·样地与方法第20-21页
     ·样地设计与采样第20页
     ·样品处理与分析第20-21页
   ·结果分析第21-25页
     ·雷竹不同器官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积累特征第21-23页
     ·雷竹林竹叶、凋落物和覆盖物植硅体封存有机碳积累比较第23-25页
   ·讨论第25-28页
     ·雷竹 SiO2和植硅体以及 SiO2和 PhytOC 含量的相关性第25-26页
     ·雷竹土壤中 PhytOC 的分布第26-27页
     ·雷竹林 PhytOC 积累速率第27页
     ·雷竹林生物固碳潜力第27-28页
   ·小结第28-29页
5 凋落物植硅体封存有机碳年动态变化及封存第29-36页
   ·研究区概况第29页
   ·样地与方法第29-30页
     ·样地设计与采样第29页
     ·样品分析第29-30页
   ·结果分析第30-33页
     ·雷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第30页
     ·雷竹凋落物植硅体含量及其植硅体封存有机碳含量第30-33页
   ·讨论第33-35页
   ·小结第35-36页
6 不同栽培历史土壤植硅体及 PhytOC 封存变化研究第36-44页
   ·研究区概况第36页
   ·样地与方法第36-37页
     ·样地设计与采样第36页
     ·样品分析第36-37页
   ·结果分析第37-41页
   ·讨论第41-43页
   ·小结第43-44页
7 结论与展望第44-46页
   ·结论第44-45页
   ·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52页
个人简介第52页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第52-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杭州城市典型植被光谱特征及通道研究
下一篇:不同外源硒在雷竹笋的富集分布及抗氧化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