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角色困顿与纾困--大学生“村官”成长的教育思考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2页
   ·研究背景第10-12页
     ·新农村建设呼唤基层权力的新型引领者第10-11页
     ·城市白领岗位难以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第11-12页
     ·大学生“村官”已然成为一道社会景观第12页
   ·研究意义第12-14页
     ·有利于大学生“村官”积极转变角色第13页
     ·有利于新农村建设走出“人才困境”第13-14页
     ·为完善大学生“村官”政策提供依据第14页
   ·研究现状第14-18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7-18页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8-19页
     ·村官与大学生“村官”第18-19页
     ·角色困顿与角色纾困第19页
   ·研究方法第19-22页
     ·文献分析法第20页
     ·访谈法第20-22页
第二章 大学生“村官”角色困顿的现状第22-32页
   ·大学生“村官”的生存样态第22-28页
     ·实现角色转换的苏静静第22-25页
     ·继续适应角色的丁明宇第25-26页
     ·勇于探索创业的朱浩洋第26-28页
   ·大学生“村官”角色困顿的表现第28-32页
     ·角色认知模糊第28-29页
     ·职业情感浅淡第29页
     ·职业技能不精第29-30页
     ·职业发展困惑第30-32页
第三章 大学生“村官”角色困顿的原因第32-44页
   ·相关制度尚待完善第32-35页
     ·培训计划滞后于角色需求第32-33页
     ·激励和保障机制不健全第33-35页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遇瓶颈第35-37页
     ·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认识不足第35页
     ·培养大学生“村官”的资源不够第35-37页
   ·多重角色冲突需调适第37-40页
     ·功利与公益的动机冲突需调适第37-38页
     ·角色准备与期待间的冲突需调适第38-40页
   ·基层环境不利于角色融入第40-44页
     ·艰苦的自然环境不利于角色生活融入第40-41页
     ·既存的农村文化不利于角色文化融入第41-42页
     ·对角色认识有偏差不利于角色心理融入第42-44页
第四章 大学生“村官”角色纾困第44-54页
   ·完善相关制度来体现政策纾困第44-46页
     ·优化培训计划以促进角色成长第44-45页
     ·健全激励与保障机制以满足角色期待第45-46页
   ·拓展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以实现教育纾困第46-48页
     ·正视“村官”政策以强化角色领悟第46-47页
     ·改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升角色能力第47-48页
   ·夯实角色实力来强化自我纾困第48-50页
     ·端正角色动机以促进角色认知第49页
     ·拓展业务能力以促进角色实践第49-50页
   ·改善基层境况以实现环境纾困第50-54页
     ·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以加强角色关怀第50-51页
     ·实现科学的管理与使用机制以矫正角色定位第51-54页
第五章 结语第54-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2页
附录 A第62-63页
附录 B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转型期我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
下一篇: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