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故障测距中Mallat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5页 |
| ·课题来源、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课题来源 | 第9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 ·故障测距实际应用研究 | 第11-13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4页 |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 2 小波变换基础理论 | 第15-27页 |
| ·小波变换理论简介 | 第15-19页 |
| ·从傅里叶变换到小波变换 | 第15-18页 |
| ·连续小波变换 | 第18页 |
| ·离散小波变换 | 第18-19页 |
| ·常用的小波基函数 | 第19-22页 |
| ·Haar小波 | 第19页 |
| ·Daubechies系列小波 | 第19-20页 |
| ·Mexican Hat小波 | 第20-21页 |
| ·Meyer小波 | 第21页 |
| ·样条系列小波 | 第21-22页 |
| ·多分辨率分析 | 第22-23页 |
| ·Mallat算法 | 第23-24页 |
| ·提升算法 | 第24-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输电线路故障行波理论和测距方法研究 | 第27-44页 |
| ·故障行波分析 | 第27-30页 |
| ·行波基础 | 第30-33页 |
| ·波速度 | 第30-31页 |
| ·波阻抗 | 第31页 |
| ·行波的折射和反射 | 第31-33页 |
| ·相模变换矩阵 | 第33-36页 |
| ·对称分量变换 | 第33-34页 |
| ·克拉克变换 | 第34页 |
| ·帕克变换 | 第34页 |
| ·凯伦贝尔变换 | 第34-36页 |
| ·故障测距方法 | 第36-40页 |
| ·传统测距方法——阻抗法 | 第36-37页 |
| ·现有测距方法——行波法 | 第37-39页 |
| ·行波法实现的工具——小波变换 | 第39-40页 |
| ·改进的不考虑波速影响的故障测距新方法 | 第40-42页 |
| ·不受波速影响的单端故障测距新方法 | 第40-41页 |
| ·不受波速影响的双端故障测距新方法 | 第41-42页 |
| ·故障测距步骤及流程图 | 第42-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4 输电线路故障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 第44-59页 |
| ·信号的奇异性检测 | 第44-48页 |
| ·信号奇异点 | 第44-46页 |
| ·李氏指数 | 第46页 |
|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 | 第46-48页 |
| ·选择小波基函数 | 第48-51页 |
| ·现有测距方法——dbN小波基函数 | 第48-49页 |
| ·改进测距方法——三次B样条基函数 | 第49-51页 |
| ·小波去噪 | 第51-53页 |
| ·含噪信号 | 第51-52页 |
| ·小波去噪原理 | 第52-53页 |
| ·小波阈值法去噪 | 第53-56页 |
| ·阈值的选取规则 | 第54-55页 |
| ·阈值函数 | 第55-56页 |
| ·改进的去噪法—基于提升小波的阈值去噪算法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5 输电线路故障测距仿真研究 | 第59-82页 |
| ·研究工具 | 第59-60页 |
| ·仿真工具—Simulink | 第59-60页 |
| ·数据分析—Wavelet Toolbox | 第60页 |
| ·电力系统模型分析 | 第60-62页 |
| ·建模步骤 | 第61页 |
| ·电力系统主要模块简介 | 第61-62页 |
| ·单端故障测距模型研究 | 第62-68页 |
| ·单端模型 | 第63页 |
| ·数据分析 | 第63-68页 |
| ·双端故障测距模型研究 | 第68-76页 |
| ·双端模型 | 第68页 |
| ·数据分析 | 第68-76页 |
| ·有噪声环境下测距研究 | 第76-78页 |
| ·实例分析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6 结论 | 第82-85页 |
| ·总结 | 第82-83页 |
| ·进一步工作展望 | 第83-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