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节 本文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第二节 本文创新点 | 第10页 |
第三节 本文结构安排 | 第10-11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 | 第11-13页 |
·有关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的主要文献 | 第11-12页 |
·传统文献的不足 | 第12-13页 |
·传统文献的研究结论 | 第13页 |
第二节 相关研究方法的综述 | 第13-16页 |
·不同的研究侧重点 | 第13-14页 |
·不同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方向距离函数 | 第14-16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16-27页 |
第一节 路径设计 | 第16-18页 |
·路径设计的依据与说明 | 第16-17页 |
·路径编号 | 第17-18页 |
第二节 动态方向距离函数(DDDF)的定义 | 第18-20页 |
·若可处置时的方向距离函数 | 第18-19页 |
·自由处置时方向距离函数、只增加好产出方向时距离函数 | 第19-20页 |
第三节 生产前沿面的修正和降维思路 | 第20-24页 |
·生产前沿面和可行域的形状问题 | 第21-22页 |
·将三维问题二维化的降维思路 | 第22-24页 |
第四节 潜在成本与坏产出相对价格的定义 | 第24-27页 |
·潜在成本的定义 | 第24-25页 |
·双赢的条件 | 第25页 |
·碳价(碳排放影子价格)的测算方法 | 第25-27页 |
第四章 数据来源与模拟 | 第27-30页 |
第一节 数据来源 | 第27页 |
·主要数据 | 第27页 |
·数据来源 | 第27页 |
第二节 数据模拟 | 第27-30页 |
·人力的模拟 | 第28页 |
·资本的模拟 | 第28-29页 |
·能耗的模拟 | 第29-30页 |
第五章 路径分析 | 第30-38页 |
第一节 路径评价与选择 | 第30-32页 |
·路径的选择——潜在成本的比较 | 第30-31页 |
·双赢的检验——潜在产出与潜在成本的比较 | 第31-32页 |
第二节 相对最优路径下各省的损益情况 | 第32-35页 |
·第一种类型——可以“双赢” | 第34页 |
·第二种类型——长期才会“双赢” | 第34页 |
·第三种类型——难以“双赢” | 第34-35页 |
第三节 相对最优路径的保障 | 第35-38页 |
·“碳价”保障 | 第35-37页 |
·其他保障 | 第37页 |
·实现相对最优路径的制约因素 | 第37-3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38-40页 |
第一节 研究方法的修正与推进 | 第38页 |
第二节 有关路径选择的结论 | 第38-39页 |
第三节 相对最优路径的保障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