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3页 |
| 绪论 | 第13-32页 |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3-17页 |
| 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7-28页 |
| 三、研究方法和篇章构成 | 第28-32页 |
| 第一章 涩泽荣一的生平及其儒学思想 | 第32-48页 |
| 一、涩泽荣一的生平 | 第32-39页 |
| 二、"论语算盘说" | 第39-48页 |
| 第二章 早期的接触与尝试:1877年上海行 | 第48-74页 |
| 一、涩泽荣一的早期对华观感 | 第49-52页 |
| (一) 途经上海时的观感 | 第49-51页 |
| (二) 1877年的上海商况调查 | 第51-52页 |
| 二、中日西征借款 | 第52-60页 |
| 三、鲜为人知的中日招商局借款谈判 | 第60-67页 |
| 四、第一银行的对华经营 | 第67-74页 |
| 第三章 从筹划到实践:甲午战后的对华经济扩张 | 第74-116页 |
| 一、涩泽荣一的早期对华经济思想 | 第74-79页 |
| 二、对华经济调查 | 第79-86页 |
| 三、对华实业活动的参与 | 第86-99页 |
| (一) 从湖南汽船会社到日清汽船会社 | 第86-93页 |
| (二) 在华纺织公司的创建计划 | 第93-99页 |
| 四、日清银行与投资公司 | 第99-116页 |
| (一) 日清银行的酝酿 | 第99-103页 |
| (二) 参与创建满铁 | 第103-106页 |
| (三) 东亚兴业会社 | 第106-112页 |
| (四) 东方国际公司 | 第112-116页 |
| 第四章 合作开发中国论:中日合办与日美联合 | 第116-146页 |
| 一、辛亥革命前后涩泽荣一的对华观感与"中日合办论"的提出 | 第116-127页 |
| (一) 辛亥革命后涩泽荣一的对华观感 | 第116-122页 |
| (二) 中日合办论 | 第122-127页 |
| 二、涩泽荣一对"利权"的论述 | 第127-134页 |
| (一) 是否旨在获取"利权" | 第128-130页 |
| (二) 对"利权"的解释 | 第130-132页 |
| (三) 利权论述的透视 | 第132-134页 |
| 三、日美合作开发中国论的提出及尝试 | 第134-146页 |
| (一) 涩泽提出此论的背景 | 第134-136页 |
| (二) 日美合作开发中国论的内容 | 第136-139页 |
| (三) 涩泽荣一的尝试 | 第139-142页 |
| (四) 中国方面的反应 | 第142-146页 |
| 第五章 中日实业公司的成立与涩泽荣一1914年中国行 | 第146-177页 |
| 一、中国兴业公司的酝酿和成立 | 第146-159页 |
| 二、涩泽荣一与中日实业公司的成立 | 第159-164页 |
| 三、涩泽访华与中日实业公司的运作 | 第164-177页 |
| 第六章 以"忠恕"相交:涩泽荣一的对华外交思想与日华实业协会 | 第177-187页 |
| 一、涩泽荣一的对华外交思想 | 第177-182页 |
| (一) 涩泽提出对华外交思想的背景性因素 | 第177-178页 |
| (二) 有恩威而无敬爱:对日本对华外交的批判 | 第178-180页 |
| (三) 以"忠恕"之道相交 | 第180-182页 |
| 二、日华实业协会的成立 | 第182-187页 |
| 三、涩泽荣一与中国人士的交往 | 第187-206页 |
| (一) 与孙中山、蒋介石的联络 | 第187-194页 |
| (二) 与虞洽卿的交锋 | 第194-200页 |
| (三) 与张謇父子的往来 | 第200-206页 |
| 第七章 恩威还是敬爱:对华交涉中的日华实业协会 | 第206-232页 |
| 一、日华实业协会与中国关税问题 | 第206-218页 |
| (一) 关税问题的提出和日本方面的考量 | 第206-209页 |
| (二) 围绕关税特别会议的磨合 | 第209-212页 |
| (三) 与南京国民政府的争执 | 第212-218页 |
| 二、日华实业协会与中国排日问题 | 第218-232页 |
| (一) 在1923年抵制日货运动中的作为 | 第218-223页 |
| (二) 在"五卅"运动中的作为 | 第223-226页 |
| (三) 日华实业协会与1927年的中国局势 | 第226-232页 |
| 第八章 对华慈善活动及对日本对华军事扩张之态度 | 第232-260页 |
| 一、对华灾害救助 | 第232-246页 |
| (一) "丁戊奇荒"时的救济 | 第232-234页 |
| (二) 天津水灾救济 | 第234-238页 |
| (三) 1920年的华北饥荒救济 | 第238-240页 |
| (四) 1931年的长江水灾救济 | 第240-243页 |
| (五) 对华灾荒救济行为的透视 | 第243-246页 |
| 二、涩泽荣一的对华慈善教育活动 | 第246-260页 |
| (一) "支那留学生同情会" | 第247-250页 |
| (二) 日华学会 | 第250-254页 |
| (三) 日华实业协会的对华教育事业 | 第254-260页 |
| 三、涩泽荣一与日本对华军事扩张 | 第260-272页 |
| (一) 涩泽荣一的战争观 | 第260-263页 |
| (二) 涩泽荣一在日本对华军事扩张中的作为 | 第263-266页 |
| (三) 关于涩泽对日本对华军事扩张态度的几点讨论 | 第266-272页 |
| 结语 | 第272-282页 |
| 一、王霸思想在中日两国的流变 | 第272-277页 |
| 二、涩泽荣—对华思想与实践中的王道与霸道 | 第277-2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2-296页 |
| 后记 | 第296-2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