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炼焦化学工业论文--煤的高温干馏论文--化学产品加工论文--沥青加工论文

聚合—热解法制备沥青基炭微球的研究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5页
   ·前言第9-10页
   ·MCMB 的结构、组成和性质第10-12页
     ·MCMB 的结构第10-11页
     ·MCMB 的组成第11页
     ·MCMB 的性质第11-12页
   ·碳质中间相的形成机理第12-17页
     ·碳质中间相的传统形成机理第13-15页
     ·碳质中间相形成的“微域构筑”理论第15-16页
     ·碳质中间相形成的“颗粒单元基本构筑”理论第16-17页
   ·MCMB 的研究现状第17-22页
     ·MCMB 的制备原料第17-19页
     ·MCMB 的制备方法第19-22页
   ·MCMB 的应用第22-23页
   ·本文研究背景和主要内容第23-25页
     ·研究背景第23-24页
     ·主要内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5-32页
   ·前言第25页
   ·实验原料第25-26页
     ·沥青第25-26页
     ·化学试剂第26页
   ·仪器设备第26-27页
   ·实验主要装置及原理第27-28页
     ·煤沥青的聚合改性第27-28页
     ·改性煤沥青炭化处理第28页
     ·中间相炭微球的分离第28页
   ·结构分析及形貌测试第28-31页
     ·傅立叶红外(FT-IR)分析第28-29页
     ·核磁共振氢谱(1H-NMR)分析第29页
     ·X-射线衍射(XRD)分析第29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第29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第29-30页
     ·激光粒度分析第30页
     ·光学结构分析第30页
     ·残炭率分析第30页
     ·软化点第30页
     ·热失重(TG)分析第30-31页
     ·粘度的测定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聚合改性煤沥青的结构及性能研究第32-42页
   ·前言第32页
   ·实验第32页
     ·煤沥青的改性第32页
     ·分析测试第32页
   ·聚合改性煤沥青的结构测试与表征第32-36页
     ·FT-IR 光谱分析第33-34页
     ·~1H-NMR 分析第34-35页
     ·XRD 分析第35-36页
   ·聚合改性煤沥青的性能测试与表征第36-41页
     ·交联剂对煤沥青的残炭率和软化点的影响第36-37页
     ·聚合改性煤沥青的热解行为第37-38页
     ·聚合改性煤沥青的流变性能第38-41页
       ·沥青表观粘度与温度的关系第38-39页
       ·聚合改性沥青的粘流活化能第39-41页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四章 聚合改性煤沥青中间相转化行为第42-50页
   ·前言第42页
   ·实验部分第42-43页
     ·煤沥青的聚合改性第42页
     ·聚合改性煤沥青的炭化第42页
     ·中间相炭微球的分离第42-43页
     ·分析测试第43页
   ·实验结果分析第43-48页
     ·改性煤沥青的热解过程第43-44页
     ·光学结构分析第44-46页
     ·形貌分析第46-47页
     ·TEM 分析第47-48页
   ·成球机理的猜想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五章 中间相炭微球制备工艺的研究第50-59页
   ·前言第50页
   ·实验第50-51页
     ·煤沥青的聚合改性第50页
     ·聚合改性煤沥青的炭化第50-51页
     ·中间相炭微球的分离第51页
     ·分析测试第51页
   ·炭化条件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第51-56页
     ·炭化温度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第51-54页
     ·保温时间对中间相炭微球结构的影响第54-56页
   ·添加炭黑对中间相炭微球形成的影响第56-58页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六章 中间相炭微球的热处理及电化学性能第59-69页
   ·前言第59页
   ·实验第59-61页
     ·MCMB 的制备第59页
     ·MCMB 的热处理第59页
     ·锂离子电池的组装第59-61页
     ·实验电池的电化学测试第61页
   ·不同热处理温度下 MCMB 的 X 衍射结果第61-62页
   ·MCMB 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62-67页
     ·不同热处理温度对充放电性能的影响第62-64页
     ·MCMB 的粒径大小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4-67页
   ·本章小结第67-69页
第七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7页
致谢第77-78页
个人简历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水煤浆的研制
下一篇:产黄嘌呤氧化酶菌种的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