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缩写词表 | 第11-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5页 |
| ·研究的意义和重要性 | 第15-17页 |
| ·植物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研究进展 | 第17-29页 |
| ·干旱对植物的伤害机制 | 第17-18页 |
| ·植物适应干旱的类型 | 第18页 |
| ·干旱胁迫下植物的生理生化调节 | 第18-27页 |
| ·植物干旱后复水的补偿效应研究 | 第27-29页 |
| ·高温胁迫下植物的生理机制响应研究进展 | 第29-33页 |
| ·高温胁迫对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 ·高温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31页 |
| ·高温胁迫对细胞膜的热损伤 | 第31-32页 |
| ·高温胁迫对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 第32-33页 |
| ·研究思路与创新之处 | 第33-34页 |
| ·课题来源 | 第34-35页 |
|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35-40页 |
| ·试验设计 | 第35页 |
| ·试验材料的选择与处理方法 | 第35页 |
| ·生理指标的选择 | 第35页 |
| ·研究方法 | 第35-39页 |
| ·可溶性物质的测定方法 | 第35-37页 |
| ·抗氧化系统保护酶的测定方法 | 第37-38页 |
| ·膜系统伤害程度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8页 |
|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38-39页 |
| ·光合作用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39页 |
| ·实验仪器 | 第39页 |
|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9-40页 |
| 第三章 土壤水分胁迫对大豆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0-50页 |
| ·引言 | 第40-41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 ·试验材料 | 第41页 |
| ·试验方法 | 第41页 |
| ·测定方法 | 第41-42页 |
| ·结果 | 第42-46页 |
| ·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 | 第42页 |
| ·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 第42-43页 |
| ·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 第43-44页 |
| ·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SOD酶活性的变化 | 第44-45页 |
| ·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变化 | 第45页 |
| ·干旱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 第45-46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6-48页 |
| ·干旱胁迫对大豆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6页 |
| ·干旱胁迫对大豆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 ·干早胁迫对大豆叶片丙二醛和保护酶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干旱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 第四章 干旱-复水对大豆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0-59页 |
| ·引言 | 第5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0-51页 |
| ·试验材料 | 第50页 |
| ·试验方法 | 第50-51页 |
| ·测定方法 | 第5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 ·干旱-复水对大豆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干旱-复水对大豆幼苗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 ·干旱-复水对大豆幼苗叶片SOD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干旱-复水对大豆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 ·干旱-复水对大豆幼苗叶片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 ·干旱-复水对大豆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54-56页 |
| ·讨论 | 第56-58页 |
| ·干旱-复水对渗透调节物质影响 | 第56页 |
| ·干旱-复水对大豆幼苗保护酶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干旱-复水对大豆幼苗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 第57页 |
| ·干旱-复水对大豆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高温胁迫对大豆苗期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9-78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 ·试验时间和材料 | 第59-60页 |
| ·试验方法 | 第60页 |
| ·试验方法 | 第60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60-74页 |
| ·高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60-61页 |
| ·高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游离脯氨酸的影响 | 第61-63页 |
| ·高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第63-65页 |
| ·高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第65-66页 |
| ·高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66-67页 |
| ·高温胁迫对大豆幼苗叶片叶绿素总含量以及叶绿素a/b比值的影响 | 第67-71页 |
| ·高温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 | 第71-74页 |
| ·讨论 | 第74-77页 |
| ·渗透调节物质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第74-75页 |
| ·抗氧化酶及过氧化产物对高温胁迫的响应 | 第75-76页 |
| ·高温胁迫下叶绿素含量降低 | 第76页 |
| ·高温胁迫抑制了大豆叶片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 | 第76-77页 |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1页 |
| ·结论 | 第78-79页 |
| ·水分胁迫及复水和高温对大豆幼苗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78页 |
| ·水分胁迫及复水和高温对大豆幼苗抗氧化酶及过氧化产物的影响 | 第78-79页 |
| ·水分胁迫及复水和高温对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79页 |
| ·水分胁迫及复水和高温对大豆幼苗叶片气体交换参数的影响 | 第79页 |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79-81页 |
| ·存在问题 | 第79-80页 |
| ·展望 | 第80-81页 |
| 参考文献 | 第81-9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90-91页 |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