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0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17页 |
| ·研究问题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2-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 注释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视角 | 第17-42页 |
| ·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7-33页 |
| ·国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17-21页 |
| ·国内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研究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21-30页 |
| ·经济社会学对本研究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回顾与评述 | 第30-33页 |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问题研究的经济社会学视角 | 第33-40页 |
| ·本研究的经济社会学理论基础 | 第33-38页 |
| ·经济社会学在本研究中的具体运用 | 第38-40页 |
| 注释 | 第40-42页 |
| 第三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识别标准:制度与文化嵌入 | 第42-52页 |
| ·对流行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识别标准的批判 | 第42-45页 |
| ·制度与文化嵌入视野下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识别标准确立 | 第45-51页 |
| 注释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现状:规模评估与风险研判 | 第52-68页 |
| ·规模评估 | 第52-63页 |
| ·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 | 第52-53页 |
| ·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估算:基于风险分析矩阵法 | 第53-63页 |
| ·风险研判 | 第63-66页 |
| 注释 | 第66-68页 |
| 第五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及演进机制分析 | 第68-102页 |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成因:政治、社会与经济的非协调互构 | 第68-94页 |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一个历史的分析方法 | 第71-80页 |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的验证:一个制度嵌入的委托代理视角 | 第80-87页 |
| ·案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形成原因的实证检验 | 第87-94页 |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演进及发展分析:基于网络嵌入的博弈视角 | 第94-100页 |
| 注释 | 第100-102页 |
| 第六章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的对策研究 | 第102-115页 |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的基本思路 | 第102页 |
|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治理的具体对策 | 第102-114页 |
| ·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技术性对策探讨 | 第103-108页 |
| ·治理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深层次制度性对策探讨 | 第108-114页 |
| 注释 | 第114-115页 |
|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不足与展望 | 第115-120页 |
| ·研究结论 | 第115-116页 |
| ·本文创新 | 第116-118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118-12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0-127页 |
| 后记 | 第127-12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