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 ·国内外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11-16页 |
|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 第2章 双馈调速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9-30页 |
| ·双馈电机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 ·双馈电机功率流程分析 | 第21-24页 |
| ·双馈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4-28页 |
| ·双馈电机在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 ·坐标变换 | 第25-26页 |
| ·双馈电机在两相静止坐标系(α-β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6-27页 |
| ·双馈电机在两相同步旋转坐标系(M-T 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27-28页 |
| ·定子磁链观测器的构建 | 第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3章 双馈电机的神经网络逆系统 | 第30-39页 |
| ·神经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30-32页 |
| ·反向传播网络(BP 网络)的基本原理 | 第30-31页 |
| ·动态神经网络 | 第31-32页 |
| ·逆系统方法的基本原理 | 第32-33页 |
| ·逆系统方法的基本概念 | 第32-33页 |
| ·逆系统线性化解耦基本原理 | 第33页 |
| ·神经网络逆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 | 第33-36页 |
| ·神经网络逆系统的基本原理 | 第34-35页 |
| ·神经网络逆系统的实现 | 第35-36页 |
| ·双馈电机的可逆性 | 第36-37页 |
| ·基于神经网络逆系统的复合控制器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4章 双馈调速系统神经网络逆控制的 MATLAB 建模与仿真 | 第39-49页 |
| ·系统控制方案的提出 | 第39-40页 |
| ·系统在 MATLAB 中模型的搭建 | 第40-48页 |
| ·系统主电路模块 | 第41页 |
| ·双馈电机启动投励模块 | 第41-42页 |
| ·整流部分 PWM 控制器模块 | 第42-43页 |
| ·逆变部分 PWM 控制器模块 | 第43-44页 |
| ·定子磁链观测器模块 | 第44-45页 |
| ·坐标矢量变换模块 | 第45-46页 |
| ·神经网络逆复合控制器模块 | 第46-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第5章 控制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 | 第49-64页 |
|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 | 第49-50页 |
| ·系统各部分硬件设计 | 第50-57页 |
| ·系统主电路 | 第50-51页 |
| ·信号采集电路 | 第51-55页 |
|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电路 | 第55-56页 |
| ·驱动电路 | 第56-57页 |
| ·系统硬件电路的故障保护设计 | 第57页 |
| ·系统总体软件结构设计 | 第57-58页 |
| ·软件各个部分的设计 | 第58-62页 |
| ·系统初始化程序 | 第58-59页 |
| ·主程序 | 第59页 |
| ·转速测量中断服务程序 | 第59-60页 |
| ·逆变部分中断服务程序 | 第60-62页 |
| ·上位机通信中断服务程序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6章 系统仿真及实验分析 | 第64-70页 |
| ·系统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4-67页 |
| ·参数恒定情况下系统仿真 | 第64-65页 |
| ·负载扰动情况下系统仿真 | 第65-67页 |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 ·全文总结 | 第70-71页 |
| ·研究工作展望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附录 1 | 第76-77页 |
| 附录 2 | 第77-78页 |
| 附录 3 | 第78-80页 |
| 附录 4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