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2-23页 |
1 香草兰 | 第12-14页 |
·香草兰的香气成分 | 第12-13页 |
·香草兰的功能特性 | 第13-14页 |
2. 挥发性物质的分离与检测 | 第14-18页 |
·挥发性物质分离方法 | 第14-17页 |
·固相微萃取技术 | 第14-16页 |
·同时蒸馏萃取 | 第16-17页 |
·挥发性物质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 第17-18页 |
·电子鼻 | 第18页 |
3. 活性物质的提取方法 | 第18-21页 |
·浸泡法 | 第19页 |
·微波提取法 | 第19页 |
·超声提取法 | 第19-20页 |
·酶提法 | 第20-21页 |
·加压提取法 | 第21页 |
4. 研究意义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海南香草兰挥发性成分的鉴定 | 第23-3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3-2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3-24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24页 |
·方法 | 第24-25页 |
·SDE | 第24页 |
·SPME | 第24页 |
·色谱条件 | 第24-25页 |
·质谱条件 | 第25页 |
·定性、定量分析 | 第2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5-35页 |
·SPME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25-29页 |
·萃取头的筛选 | 第25-27页 |
·萃取时间和温度 | 第27-29页 |
·SDE和SPME检测结果 | 第29-34页 |
·香草兰挥发性成分分析 | 第34-35页 |
3 结论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香草兰提取方法及提取动力学研究 | 第37-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1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37-38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41页 |
·提取方法 | 第38-39页 |
·香草醛含量的测定 | 第39页 |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39页 |
·电子鼻分析 | 第39-40页 |
·显微镜分析 | 第40页 |
·提取模型 | 第40-41页 |
·统计分析 | 第4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1页 |
·提取方法的比较 | 第41-46页 |
·香草醛得率 | 第41-43页 |
·抗氧化活性 | 第43-44页 |
·香气强度 | 第44-46页 |
·豆荚粒径大小和料液比对香草醛得率的影响 | 第46-47页 |
·提取动力学 | 第47-51页 |
3 结论 | 第51-52页 |
第四章 不同产地香草兰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 第52-6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4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52-53页 |
·仪器与设备 | 第53页 |
·方法 | 第53-54页 |
·微波萃取 | 第53页 |
·HPLC条件 | 第53页 |
·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53页 |
·固相微萃取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1页 |
·四种主要香气物质的含量 | 第54-56页 |
·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 第56-57页 |
·挥发性成分的比较 | 第57-61页 |
3 结论 | 第61-63页 |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与展望 | 第63-65页 |
1 主要结论 | 第63-64页 |
2 创新点 | 第64页 |
3 问题和展望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4页 |
发表文章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