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2页 |
·选题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10页 |
·本文研究思路及范围界定 | 第10-12页 |
第二章 民办教育机构概况及招生模式分析 | 第12-16页 |
·民办教育机构的定义 | 第12页 |
·民办教育机构的特点 | 第12页 |
·民办教育机构的性质 | 第12页 |
·民办教育机构的类型 | 第12-13页 |
·当前中国教育招生模式 | 第13页 |
·国外高等教育招生市场中的创新模式 | 第13页 |
·民办教育机构招生现状 | 第13-14页 |
·民办教育机构招生模式分析 | 第14-16页 |
·统招+招生直属+学生团队+媒体/平面广告+发展代理 | 第14页 |
·直属+代理+学生团+软文广告 | 第14-15页 |
·代理+学生团+软文广告 | 第15页 |
·代理商+联合办学项目+学生团 | 第15-16页 |
第三章 西安汽车科技学院契合汽车工业发展背景打造招生专业群 | 第16-20页 |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分析 | 第16-18页 |
·从上海国际车展看变化 | 第16页 |
·现代汽车高新科技,就是要服务于人、服务于大众 | 第16-17页 |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三大趋势 | 第17页 |
·自主研发、开创自有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必然出路 | 第17页 |
·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地位 | 第17-18页 |
·依托汽车产业特色突出招生专业优势 | 第18-20页 |
·汽车行业需要装备制造类人才 | 第18页 |
·汽车行业需要维修技术类人才 | 第18-19页 |
·汽车行业需要营销金融类人才 | 第19-20页 |
第四章 西安汽车科技学院的发展目标及招生市场分析 | 第20-24页 |
·西安汽车学院招生工作战略要点 | 第20-21页 |
·学院目前的战略定位 | 第20页 |
·招生管理工作要点 | 第20页 |
·招生市场定位 | 第20-21页 |
·市场竞争分析 | 第21页 |
·西安汽车科技学院的招生优势和劣势分析 | 第21-22页 |
·优势分析 | 第21-22页 |
·劣势分析 | 第22页 |
·西安汽车科技学院往年招生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2-24页 |
·学院校内接待工作难以适应新的形势 | 第22页 |
·招生宣传资料准备缓慢 | 第22-23页 |
·招生计划偏少成为制约生源质量的“瓶颈” | 第23页 |
·部分教职工对招生工作中存在的困难认识不够 | 第23页 |
·参与招生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 第23-24页 |
第五章 西安汽车科技学院招生模式和实施细则 | 第24-30页 |
·招生组织与管理 | 第24页 |
·组织管理序列 | 第24页 |
·各级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 第24页 |
·招生任务与招生经费管理办法 | 第24-26页 |
·学院招生任务与招生形式 | 第24-25页 |
·招生人均费用标准 | 第25页 |
·外派招生点招生经费结算分两种方式 | 第25页 |
·外派招生组预借招生经费发放 | 第25页 |
·招生代理的结算标准 | 第25页 |
·区域负责人将按照本区域总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奖惩 | 第25-26页 |
·建立招生工作激励长效机制,实行招生人员“积分制” | 第26页 |
·招生专业设置和招生办法 | 第26-27页 |
·招生专业设置 | 第26页 |
·招生条件及录取办法 | 第26-27页 |
·招生工作进度管控 | 第27-28页 |
·西安汽车科技学院招生工作的指导原则和工作要求 | 第28-30页 |
·招生工作的指导原则 | 第28页 |
·招生工作的要求 | 第28-30页 |
第六章 运用营销理念,细化招生服务,探索招生各阶段的实施策略 | 第30-38页 |
·培养营销类人才,组建专业化的“招生团队” | 第30-32页 |
·学校外派的招生人员代表学院的形象,招生人员要清楚的掌握学院的各方面情况,还要有很强的执行力 | 第30-31页 |
·汽车相关技能知识培训 | 第31页 |
·招生人员招生过程中的基本礼仪培训 | 第31-32页 |
·前期招生工作阶段的“营销策略” | 第32-34页 |
·前期招生要调查了解的内容 | 第32-33页 |
·合理利用关系营销 | 第33页 |
·合理的选择媒体做好广告营销 | 第33-34页 |
·招生实施阶段的“营销策略” | 第34-36页 |
·招生点的设置 | 第34-35页 |
·招生过程中的宣传工作 | 第35页 |
·高考考后的宣传工作 | 第35-36页 |
·招生报名阶段的“营销策略” | 第36-37页 |
·在咨询报名过程中要做到换位思考、角色互换 | 第36页 |
·要突出宣传学校亮点 | 第36页 |
·对待前来咨询的家长、学生要热情大方,做到准确、得体 | 第36-37页 |
·招生末期收尾阶段的“营销策略” | 第37-38页 |
·提前落实招生人数 | 第37页 |
·到校后要做好新生稳定工作 | 第37-38页 |
第七章 强化学院特色提升教学质量,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几点建议 | 第38-42页 |
·精准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 第38页 |
·人才层次的高级性 | 第38页 |
·知识、能力的职业性 | 第38页 |
·人才类型的技术性 | 第38页 |
·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 | 第38页 |
·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 | 第38-39页 |
·加强市场调研,合理设置专业和编制招生计划 | 第39页 |
·编制实践特色的教学设计 | 第39页 |
·开设创新独特的课程体系 | 第39-40页 |
·充分紧密的产教结合 | 第40页 |
·拓展就业渠道,充分落实就业措施及目标 | 第40页 |
·大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提升学院软实力 | 第40-42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谢辞 | 第46-48页 |
个人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