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道教论文--道教史论文

唐代道教“坐忘”思想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11页
 一、选题缘由第7-8页
 二、研究动态第8-10页
 三、研究内容第10-11页
第一章 “坐忘”思想溯源第11-18页
 一、庄子“坐忘”本义第11-15页
 二、郭象《庄子注》对“坐忘”的新诠释第15-18页
第二章 成玄英对“坐忘”的道教式解读第18-25页
 一、成玄英生平及著作简述第18-19页
 二、“坐忘”、“丧我”、“死灰枯木”的互相阐释第19-20页
 三、以“坐忘”注解《道德经》第20-22页
 附:赵坚《道德真经疏义》辨析第22-25页
第三章 王玄览与“坐忘”第25-39页
 一、王玄览生平及著作略论第25-32页
 二、王玄览“坐忘”修道法略探第32-37页
 三、王玄览的历史地位第37-39页
第四章 《天隐子》论“坐忘”第39-51页
 一、《天隐子》篇章结构第39-40页
 二、司马承祯与《天隐子》第40-41页
 三、《天隐子》思想浅析第41-47页
 四、《天隐子》前、后序分析第47-48页
 五、司马承祯与《天隐子》关系的再认识第48-51页
第五章 司马承祯“坐忘”创见第51-65页
 一、司马承祯生平及主要著作第51页
 二、《坐忘论》篇章结构第51-52页
 三、《坐忘论》文本思想浅析第52-57页
 四、《坐忘枢翼》与《定观经》、《存神炼气铭》关系浅析第57-62页
 五、《坐忘论》炼养思想的特点第62-65页
附:石刻本《坐忘论》简论第65-71页
 一、石刻本《坐忘论》文本浅析第65-69页
 二、石刻本《坐忘论》与吴筠的关系第69-70页
 三、石刻本《坐忘论》的价值第70-71页
结论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吉藏中道思想研究
下一篇:唐代吐蕃道与中印佛教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