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论 | 第7-10页 |
第一章 吉藏中道思想的渊源 | 第10-16页 |
第一节 吉藏生平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吉藏中道思想渊源 | 第11-16页 |
一、中道思想源流 | 第11-13页 |
二、龙树的中观学说 | 第13-16页 |
第二章 吉藏的中道思想 | 第16-29页 |
第一节 对中道的定义和分类 | 第16-21页 |
一、中道的定义 | 第16-18页 |
二、中道的分类 | 第18-21页 |
第二节 二谛之体——中道 | 第21-24页 |
第三节 中道与佛性 | 第24-27页 |
第四节 吉藏判教观的无分别思想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吉藏中道思想的意义 | 第29-43页 |
第一节 以中道为立论进行批判 | 第29-33页 |
第二节 吉藏中道学说对中观学派的继承和发展 | 第33-38页 |
一、广泛吸收龙树之后的大乘经典中道思想,并将中道与佛性思想结合 | 第34-36页 |
二、对中道实相的重视 | 第36-37页 |
三、对“八不”的重视和论述 | 第37-38页 |
第三节 吉藏中道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第38-43页 |
一、吉藏“破邪”对于大乘佛教在中国发展的作用 | 第39-41页 |
二、忠实的中道贯彻者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