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导言 | 第10-19页 |
| 第一章 休谟的自我学说概览 | 第19-27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第一节 近代西方哲学关于自我本性的学说 | 第19-23页 |
| 第二节 形而上学家的荒谬 | 第23-27页 |
| 第二章 自我是什么 | 第27-38页 |
| 引言 | 第27-28页 |
| 第一节 自我和实体想象方面的——否定方面的论证 | 第28-32页 |
| ·自我的实体性是想象的虚构——形而上学的实体主义自我观 | 第28-30页 |
| ·自我是一束知觉或知觉的集合体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情感方面的人格同一性 | 第32-34页 |
| 第三节 对休谟的自我观在文本上具有矛盾说法的辩护 | 第34-38页 |
| 第三章 自我意识和人格同一性 | 第38-64页 |
| 引言 | 第38-39页 |
| 第一节 同一性 | 第39-44页 |
| ·“宽松的和通常意义上”的同一性和“严格的和哲学意义上”的同一性 | 第39-41页 |
| ·人格同一性 | 第41-44页 |
| 第二节 人格同一性的产生方式 | 第44-54页 |
| ·心灵与身体的结合 | 第44-49页 |
| ·记忆 | 第49-54页 |
| 第三节 知觉在意识中的统一关系 | 第54-57页 |
| 第四节 观念联想原理——类似关系和因果关系 | 第57-64页 |
| 第四章 休谟对人格同一性的自我怀疑及对此的反驳 | 第64-85页 |
| 引言 | 第64-66页 |
| 第一节 休谟在《附录》中的困惑 | 第66-77页 |
| ·对《附录》的解释 | 第66-69页 |
| ·休谟困惑的问题 | 第69-74页 |
| ·进一步的文本证据 | 第74-77页 |
| 第二节 对休谟不满的理由的解读 | 第77-85页 |
| ·第一种解读观点 | 第77-80页 |
| ·第二种解读观点 | 第80-81页 |
| ·第三种解读观点 | 第81-83页 |
| ·第四种解读观点 | 第83-85页 |
| 第五章 休谟问题的关键和对他关于自我论证错误起源的批评 | 第85-109页 |
| 引言 | 第85-87页 |
| 第一节 休谟问题的关键 | 第87-93页 |
| ·知觉和其他心灵的共存 | 第87-91页 |
| ·对我的解释提出的反驳 | 第91-93页 |
| 第二节 对休谟关于自我论证的错误起源的批评 | 第93-109页 |
| ·休谟对“同一性”专门意义的误解 | 第94-96页 |
| ·休谟对知觉的狭窄看法 | 第96-104页 |
| ·自我是一个经验的事实,而不是所谓逻辑的必然 | 第104-109页 |
| 结论 | 第109-112页 |
| 附录 | 第112-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 致谢 | 第120-121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