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研究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42页 |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价值 | 第15-23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9页 |
| ·研究价值 | 第19-23页 |
| 第二节 研究综述 | 第23-30页 |
|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性别特点和差异研究 | 第23-25页 |
|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 第25-26页 |
|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功能与作用研究 | 第26-28页 |
|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价 | 第28-30页 |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30-33页 |
|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 ·基本特点 | 第31-33页 |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 ·问卷调查法 | 第33-34页 |
| ·深度访谈法 | 第34页 |
| ·文献分析法 | 第34-35页 |
| ·补充说明 | 第35-36页 |
| 第五节 研究创新 | 第36-39页 |
|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36页 |
| ·研究结果的创新 | 第36-39页 |
| 第六节 研究难点与不足 | 第39-42页 |
| ·研究难点 | 第39-40页 |
| ·研究不足 | 第40-42页 |
| 第二章 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 第42-69页 |
| 第一节 基本理论 | 第42-60页 |
| ·性别和性别差异理论 | 第42-48页 |
| ·社会分工和法官职业化理论 | 第48-54页 |
| ·功能主义理论 | 第54-60页 |
| 第二节 基本概念 | 第60-69页 |
| ·法官 | 第60-62页 |
| ·中国法官 | 第62-67页 |
| ·中国女法官 | 第67-69页 |
| 第三章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调研基本概况 | 第69-84页 |
| 第一节 问卷调查基本概况 | 第69-75页 |
| ·样本抽样说明 | 第69-70页 |
| ·样本的地区分布 | 第70-71页 |
| ·基本内容 | 第71-75页 |
| 第二节 深度访谈基本概况 | 第75-80页 |
| ·样本抽样说明 | 第75-76页 |
| ·样本的地区分布 | 第76-77页 |
| ·基本内容 | 第77-80页 |
| 第三节 官方网站和报纸资料搜集基本概况 | 第80-84页 |
| ·官方网站和报纸类型 | 第80-81页 |
| ·信息的基本内容 | 第81-82页 |
| ·信息分析与整理 | 第82-84页 |
| 第四章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基本现状 | 第84-123页 |
| 第一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结构现状 | 第84-96页 |
| ·规模 | 第84页 |
| ·质量 | 第84-86页 |
| ·层级分布 | 第86-87页 |
| ·年龄 | 第87-88页 |
| ·受教育程度 | 第88-89页 |
| ·婚姻 | 第89页 |
| ·主审案件类型 | 第89-92页 |
| ·性别比例 | 第92-93页 |
| ·工资待遇 | 第93-96页 |
| 第二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基本特点 | 第96-123页 |
| ·规模的不断扩大 | 第96-99页 |
| ·质量的不断提高 | 第99-106页 |
| ·性别结构的失衡与优化并存 | 第106-109页 |
| ·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 第109-123页 |
| 第五章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性别差异和审判优势 | 第123-189页 |
| 第一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外部差异 | 第123-157页 |
| ·外部差异的基本内涵 | 第123-124页 |
| ·外部差异的积极性表现 | 第124-143页 |
| ·外部差异的消极性表现 | 第143-157页 |
| 第二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内部差异 | 第157-180页 |
| ·内部差异的基本内涵 | 第157-159页 |
| ·内部差异的基本内容 | 第159-161页 |
| ·专业知识型女法官和传统知识型女法官 | 第161-170页 |
| ·未婚型女法官 | 第170-174页 |
| ·已婚型女法官 | 第174-177页 |
| ·领导型女法官和非领导型女法官 | 第177-180页 |
| 第三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在司法审判中的优势 | 第180-189页 |
| ·庭审语言优势 | 第180-182页 |
| ·调解优势 | 第182-184页 |
| ·在特殊案件中的审判优势 | 第184-186页 |
| ·廉洁司法优势 | 第186-189页 |
| 第六章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功能 | 第189-212页 |
| 第一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功能基本概述 | 第189-192页 |
| ·功能的特殊性 | 第189页 |
| ·功能的系统性 | 第189-190页 |
| ·功能的辩证性 | 第190-192页 |
| 第二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积极功能 | 第192-207页 |
| ·在司法系统中的积极功能 | 第192-199页 |
| ·在法治系统中的积极功能 | 第199-207页 |
| 第三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的消极功能 | 第207-212页 |
| ·不利于法官职业化形象的塑造 | 第207-208页 |
| ·不利于现代化法律理念的塑造 | 第208-212页 |
| 第七章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 第212-238页 |
| 第一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存在的问题 | 第212-227页 |
| ·工作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冲突 | 第212-216页 |
| ·在法院权力关系中的弱势地位 | 第216-219页 |
| ·不合理的评价机制 | 第219-222页 |
| ·特殊的心理压力 | 第222-227页 |
| 第二节 女性法官职业群体问题解决路径 | 第227-238页 |
| ·内部管理制度的优化与改进 | 第227-232页 |
| ·外部社会环境的优化与改进 | 第232-235页 |
| ·不同类型女法官的优化与改进 | 第235-2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38-245页 |
| 致谢 | 第245-247页 |
| 附录 | 第247-258页 |
| 附录A:女性法官职业群体基本现状调查问卷 | 第247-252页 |
| 附录B:访谈表 | 第252-257页 |
| 附录C:访谈提纲 | 第257-258页 |
| 个人简历 | 第2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