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机车工程论文--动车、动车组(动力列车)论文--非轮轨系机车,磁浮、气浮动车论文

高速磁浮列车相对位置传感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目录第1-7页
表目录第7-8页
图目录第8-10页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2页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5页
     ·磁浮技术的发展及现状第13-14页
     ·高速磁浮列车定位测速技术的研究意义第14-15页
   ·磁浮列车定位测速技术的研究现状第15-18页
     ·国内外磁浮列车定位测速技术第15-17页
     ·高速磁浮列车定位测速方案第17-18页
   ·高速磁浮列车相对位置传感器的研究现状第18-20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第18-19页
     ·目前相对位置传感器存在的问题第19-20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第20-22页
第二章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电磁学建模和特性分析第22-35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简化物理模型第22-24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电磁学模型第24-30页
     ·基于二阶矢量位的多极理论第24-27页
     ·传感器的电磁学模型第27-30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电磁特性分析第30-34页
     ·传感器磁场分布及电感变化第30-32页
     ·绕组涡流对电感变化的影响第32-33页
     ·悬浮高度对电感波形的影响第33-34页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三章 相对位置传感器检测线圈的优化设计第35-46页
   ·检测线圈的性能指标第35-37页
     ·谐振方式的选择第35-36页
     ·线圈的性能指标第36-37页
   ·检测线圈形状的选择第37-40页
   ·检测线圈的结构参数优化设计第40-44页
     ·线距与线径的优化设计第40-41页
     ·圆角半径的优化设计第41-42页
     ·线圈匝数的优化设计第42-44页
   ·检测线圈的设计验证第44-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检测方法优化设计第46-59页
   ·相对位置检测方法设计第46-50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信号调理原理第46-47页
     ·齿槽周期内相对位置检测方法第47-49页
     ·列车方向、速度检测方法第49-50页
   ·悬浮间隙波动对传感器信号的影响第50-55页
     ·当前传感器悬浮间隙波动问题的解决方法第50-51页
     ·差分线圈误差对悬浮间隙波动问题的影响第51-55页
   ·悬浮间隙波动补偿方法研究第55-58页
   ·本章总结第58-59页
第五章 相对位置传感器过轨道接缝问题的研究第59-83页
   ·过轨道接缝相对位置传感器的相角信号畸变第59-61页
     ·长定子轨道接缝第59-60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相角信号畸变第60-61页
   ·解决过轨道接缝问题的方法分析第61-62页
   ·跟踪微分器的构造与特性分析第62-76页
     ·新型跟踪微分器的构造第63-66页
     ·新型跟踪微分器的收敛特性分析第66-67页
     ·新型跟踪微分器的跟踪特性分析第67-68页
     ·新型跟踪微分器的频率特性分析第68-73页
     ·新型跟踪微分器的时延补偿算法第73-76页
   ·过小接缝的信号滤波处理方法第76-79页
   ·基于传感器冗余的过大接缝切换算法第79-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六章 相对位置传感器及磁性相角处理单元的工程实现和实验第83-96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工程实现第83-88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模拟电路设计第83-86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数字电路设计第86-87页
     ·相对位置传感器的软件设计第87-88页
   ·磁极相角处理单元的工程实现第88-90页
     ·磁极相角处理单元的硬件结构第88-89页
     ·磁极相角处理单元的软件设计第89-90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90-95页
     ·地面实验第90-92页
     ·车载实验第92-95页
   ·本章小结第95-96页
第七章 全文总结第96-98页
致谢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AR/INS组合测速定位技术研究
下一篇:空气/煤油直接燃烧生成燃气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