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产阶层家庭财富管理规划--以合肥市某家庭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一) 关于中产阶层的相关研究 | 第9-11页 |
(二) 关于财富管理的相关研究 | 第11-14页 |
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可能的创新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框架 | 第14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三) 可能的创新 | 第15-16页 |
第二章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总体特征 | 第16-28页 |
一、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界定 | 第16-17页 |
(一)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经济界定 | 第16页 |
(二)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职业界定 | 第16-17页 |
(三)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文化界定 | 第17页 |
二、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消费特征 | 第17-22页 |
(一)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消费观念 | 第17-18页 |
(二)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消费结构 | 第18-22页 |
三、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投资特征 | 第22-28页 |
(一)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投资意愿 | 第22-23页 |
(二)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投资需求 | 第23页 |
(三)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主要投资品种 | 第23-26页 |
(四) 我国中产阶层家庭的风险偏好 | 第26-28页 |
第三章 中产阶层家庭财富管理规划的原理及流程 | 第28-39页 |
一、财富管理规划的理论基础 | 第28-31页 |
(一) 财富管理规划的内涵 | 第28页 |
(二) 财富管理规划的内容 | 第28-30页 |
(三) 财富管理规划的原则 | 第30-31页 |
二、中产阶层家庭财富管理目标 | 第31-34页 |
(一) 中产阶层家庭财富管理的终极目标 | 第32页 |
(二) 中产阶层家庭财富管理的总体目标 | 第32-33页 |
(三) 中产阶层家庭财富管理的具体目标 | 第33-34页 |
三、中产阶层家庭各生命周期的财富管理规划 | 第34-36页 |
(一) 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家庭模型 | 第34-35页 |
(二) 各生命周期中产阶层家庭财富管理规划的重点 | 第35-36页 |
四、中产阶层家庭财富管理规划的流程 | 第36-39页 |
(一) 确定财富管理规划的假设前提 | 第36页 |
(二) 完成家庭基本情况与财务状况分析 | 第36-37页 |
(三) 确定家庭财富管理目标 | 第37页 |
(四) 制定家庭财富管理分项规划 | 第37-38页 |
(五) 财富管理规划方案的执行与动态调整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合肥市某中产阶层家庭财富管理规划方案 | 第39-66页 |
一、财富管理规划的假设前提 | 第39-42页 |
(一) 通货膨胀假设 | 第39页 |
(二) 家庭收入增长假设 | 第39-40页 |
(三) 教育费用年均增长率假设 | 第40-41页 |
(四) 住房价格增长率假设 | 第41页 |
(五) 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假设 | 第41-42页 |
(六) 人民币汇率假设 | 第42页 |
二、家庭基本情况与财务状况分析 | 第42-51页 |
(一) 家庭基本情况分析 | 第42-43页 |
(二) 家庭主要成员性格分析 | 第43页 |
(三) 家庭主要成员风险偏好分析 | 第43页 |
(四) 家庭财务状况分析 | 第43-51页 |
三、明确家庭财富管理目标 | 第51-52页 |
(一) 短期目标 | 第51-52页 |
(二) 中期目标 | 第52页 |
(三) 长期目标 | 第52页 |
四、分项财富管理规划 | 第52-64页 |
(一) 现金规划 | 第52-53页 |
(二) 保险规划 | 第53-57页 |
(三) 消费规划 | 第57-58页 |
(四) 教育规划 | 第58-59页 |
(五) 养老规划 | 第59-60页 |
(六) 投资规划 | 第60-63页 |
(七) 税务筹划 | 第63-64页 |
(八) 财富传承规划 | 第64页 |
五、财富管理规划方案的执行与调整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附录A | 第70-72页 |
附录B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