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要旨 | 第4-8页 |
序章 | 第8-14页 |
第一节 日本文化中的西湖 | 第8-9页 |
第二节 日本文化中的林和靖及相关先行研究 | 第9-14页 |
第一章 林和靖意象 | 第14-23页 |
第一节 文化意象 | 第14-16页 |
一、何为意象 | 第14-15页 |
二、文化意象 | 第15-16页 |
第二节 林和靖意象 | 第16-23页 |
一、逋仙 | 第16-18页 |
二、梅妻鹤子 | 第18-19页 |
三、隐逸文化 | 第19-21页 |
四、《山园小梅》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林和靖意象初传日本——五山时代 | 第23-39页 |
第一节 《五山文学全集》中的林和靖意象 | 第23-33页 |
一、和靖画像 | 第25-27页 |
二、梅妻鹤子 | 第27-31页 |
三、山园小梅 | 第31-32页 |
四、隐逸文化 | 第32-33页 |
第二节 一休宗纯《狂云集》中的林和靖意象 | 第33-39页 |
一、孤高洒脱的风流士 | 第34-36页 |
二、一生只是一心梅 | 第36-37页 |
三、淡泊高雅的隐士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林和靖意象在日本文化中的发展——江户、明治时代 | 第39-48页 |
第一节 石野云岭诗中的林和靖 | 第39-42页 |
一、咏梅诗 | 第40-41页 |
二、隐逸诗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明治时代——日本人中国游记中的林和靖意象 | 第42-48页 |
一、游记中相关景点统计 | 第43-44页 |
二、梅妻鹤子 | 第44-45页 |
三、《山园小梅》 | 第45页 |
四、奢华的隐士 | 第45-48页 |
第四章 林和靖意象的变异 | 第48-53页 |
第一节 文化的变异 | 第48-49页 |
第二节 林和靖意象的中日对比 | 第49-52页 |
一、肖像 | 第49-50页 |
二、咏梅诗中“梅妻鹤子”与《山园小梅》的嬗变 | 第50-51页 |
三、林和靖的隐逸 | 第51-52页 |
第三节 林和靖意象的变异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中文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日文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
谢辞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