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0-12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研究的内容与任务 | 第11-12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污泥来源及主要特性 | 第12-15页 |
·污泥来源 | 第12-13页 |
·污泥处理和处置过程 | 第13-14页 |
·污泥的风险 | 第14-15页 |
·污泥中的水分及污泥脱水影响因素 | 第15-16页 |
·污泥中的水分 | 第15页 |
·影响污泥脱水的主要因素 | 第15-16页 |
·污泥调理 | 第16-19页 |
·污泥的物理调理 | 第16-17页 |
·污泥的化学调理 | 第17-19页 |
·絮凝剂的分类 | 第19-21页 |
·无机絮凝剂 | 第19页 |
·聚合物絮凝剂 | 第19-20页 |
·微生物絮凝剂 | 第20页 |
·复合絮凝剂 | 第20-21页 |
·机械脱水设备 | 第21-23页 |
·离心脱水机 | 第22页 |
·带式压滤器 | 第22页 |
·压滤过滤机 | 第22-23页 |
·污泥的最终处置 | 第23-25页 |
·卫生填埋 | 第23页 |
·污泥堆肥 | 第23页 |
·污泥焚烧 | 第23-24页 |
·土地利用 | 第24-25页 |
·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25-26页 |
第3章 实验设计 | 第26-34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26-27页 |
·实验污泥来源 | 第26页 |
·药剂机理探讨 | 第26-27页 |
·复合凝聚剂的研制 | 第27页 |
·污泥指标测定 | 第27-34页 |
·含水率、有机质和污泥浓度的测定 | 第27-28页 |
·污泥比阻(SRF)的测定 | 第28-29页 |
·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EPS提取与多糖和蛋白质测定 | 第30-31页 |
·分形维数测定 | 第31-32页 |
·实验仪器和实验药剂 | 第32-34页 |
第4章 污泥的化学调理 | 第34-55页 |
·污泥性质分析及EPS与Zeta电位和束缚水的关系 | 第34-36页 |
·污泥性质分析 | 第34-35页 |
·EPS与束缚水和Zeta电位的关系 | 第35-36页 |
·PAC和PFS对五种不同来源污泥的调理 | 第36-46页 |
·PAC和PFS投加量对SRF的影响 | 第36-38页 |
·污泥束缚水含量对SRF的影响 | 第38-41页 |
·污泥颗粒表面Zeta电位对SRF的影响 | 第41-44页 |
·PAC和PFS最优投加量与EPS的关系 | 第44-45页 |
·PAC和PFS最优投加量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 | 第45-46页 |
·壳聚糖对五种不同来源污泥的调理 | 第46-51页 |
·壳聚糖投加量对SRF的影响 | 第46-47页 |
·壳聚糖对污泥束缚水含量的影响 | 第47-48页 |
·壳聚糖对污泥颗粒表面Zeta电位的影响 | 第48-49页 |
·壳聚糖最优投加量与EPS关系 | 第49-50页 |
·壳聚糖最优投加量时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变化 | 第50-51页 |
·累托石对五种不同来源污泥的调理 | 第51-54页 |
·累托石投加量对SRF的影响 | 第51-52页 |
·累托石对束缚水含量和Zeta电位的影响 | 第52-53页 |
·累托石最优投加量与污泥浓度之间关系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复合凝聚剂的研制 | 第55-68页 |
·复合凝聚剂P的研制 | 第55-59页 |
·最优配比确定 | 第55-56页 |
·复合凝聚剂P调理后污泥性质变化 | 第56-58页 |
·本节小结 | 第58-59页 |
·复合凝聚剂Q的研制 | 第59-63页 |
·最优配比确定 | 第59-60页 |
·复合凝聚剂Q调理后污泥性质变化 | 第60-62页 |
·本节小结 | 第62-63页 |
·复合凝聚剂E的研制 | 第63-68页 |
·最优配比确定 | 第63-64页 |
·复合凝聚剂E调理后污泥性质变化 | 第64-67页 |
·本节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8页 |
·建议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