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17页 |
§1.1 沉积储层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3 成果认识创新点 | 第14-15页 |
§1.4 技术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7-23页 |
§2.1 区域构造演化特征 | 第19-20页 |
§2.2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0-22页 |
§2.3 油气地质特征 | 第22-23页 |
第三章 重点层位沉积体系类型及沉积特征 | 第23-33页 |
§3.1 沉积类型及其特征 | 第23-24页 |
§3.2 典型钻井沉积相分析 | 第24-28页 |
·单井相分析 | 第24-27页 |
·连井对比 | 第27-28页 |
§3.3 大型储集体分布特征 | 第28-30页 |
§3.4 有利储盖组合 | 第30-33页 |
·东方区黄流组储盖组合 | 第30-31页 |
·乐东区莺歌海组储盖组合 | 第31-33页 |
第四章 重点层段重力流沉积模式分析 | 第33-41页 |
§4.1 物源体系分析 | 第33-35页 |
·物源水系分析 | 第33-34页 |
·重矿物分析 | 第34-35页 |
§4.2 古地貌特征分析 | 第35-37页 |
·T30-T31层序古地貌特征 | 第35-36页 |
·T20-T27层序古地貌特征 | 第36-37页 |
§4.3 构造转换带与物源关系 | 第37-38页 |
§4.4 沉积演化及沉积模式 | 第38-41页 |
·昆嵩隆起-蓝江三角洲-东方区海底扇模式 | 第38页 |
·海南隆起-昌化江三角洲-东方1-1N区海底扇模式 | 第38-39页 |
·昆嵩隆起-宋河/香江陆架边缘三角洲-乐东峡谷-海底扇模式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典型重力流储集体精细解剖 | 第41-62页 |
§5.1 东方区不同物源体系、不同坡折类型重力流沉积 | 第41-53页 |
·东方区黄流组T30-T31层序特征 | 第41-45页 |
·储层特征 | 第45-50页 |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 第50-51页 |
·优质储层分布 | 第51-53页 |
§5.2 乐东峡谷体系及轴向重力流水道 | 第53-62页 |
·乐东区莺歌海组T27-T30层序特征 | 第53-54页 |
·储层特征 | 第54-57页 |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 第57-59页 |
·优质储层分布 | 第59-62页 |
第六章 结论及勘探建议 | 第62-64页 |
§6.1 结论 | 第62页 |
§6.2 勘探建议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