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的秘密花园--女性绘画中的符号与隐喻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0页 |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4页 |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17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发展趋势 | 第16-17页 |
·论文涉及的概念阐述 | 第17-18页 |
·女性绘画 | 第17页 |
·女性主义绘画 | 第17页 |
·女性意识 | 第17-18页 |
·性意识 | 第18页 |
·第二性 | 第18页 |
·符号 | 第18页 |
·隐喻 | 第18页 |
·课题研究方案的相关内容 | 第18-20页 |
·课题研究方案 | 第18-19页 |
·课题研究的思路 | 第19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页 |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女性绘画符号与隐喻的发展概要 | 第20-34页 |
·原始时代女性绘画的符号与隐喻 | 第20-23页 |
·封建时代女性绘画符号与隐喻的发展 | 第23-26页 |
·二十世纪以来女性绘画符号与隐喻的发展 | 第26-31页 |
·对于女性艺术史的总结与思考 | 第31-33页 |
·女性艺术处于边缘化地位的原因 | 第31-33页 |
·历史原因——无法显露的天赋 | 第31-32页 |
·社会原因——性别失重的天平 | 第32页 |
·自身原因——阴影笼罩下的自我迷失 | 第32-33页 |
·东西方女性意识的拓展 | 第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当代女性绘画中符号与隐喻的分析 | 第34-58页 |
·“花”的姿态 | 第34-39页 |
·自然之花 | 第34页 |
·隐喻之花 | 第34-35页 |
·女性之花 | 第35页 |
·女性画家笔下的花 | 第35-39页 |
·奥基芙的花 | 第35-37页 |
·蔡锦的花 | 第37-39页 |
·镜像——自画像 | 第39-48页 |
·镜与影之隐喻 | 第39-40页 |
·镜像阶段 | 第40-41页 |
·缺失的镜子 | 第41-45页 |
·成长的镜子 | 第45-46页 |
·戴面具的镜子 | 第46-47页 |
·被放大了的镜子 | 第47-48页 |
·身体的密语 | 第48-53页 |
·身体之隐喻 | 第49页 |
·身体之哲学 | 第49页 |
·身体的呐喊 | 第49-50页 |
·身体的自语 | 第50-52页 |
·身体的失语 | 第52-53页 |
·母性之爱 | 第53-57页 |
·母性之隐喻 | 第53-54页 |
·母与子 | 第54页 |
·易碎的婴儿 | 第54-55页 |
·生命的网 | 第55-57页 |
·草间弥生——无限的圆点 | 第55-56页 |
·林天苗——无限的缠绕 | 第56-57页 |
·自然之母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四章 当代女性艺术创作中的误区 | 第58-60页 |
·偏激的女权主义 | 第58页 |
·盲目跟风、疏离自己的文化传统 | 第58页 |
·将身体与隐私作为噱头 | 第58-59页 |
·沉迷于自我,缺乏对底层女性的关怀 | 第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新世纪女性艺术拓展的新境界 | 第60-70页 |
·新世纪女性艺术创作的新方向 | 第60-61页 |
·趋向专业化 | 第60页 |
·趋向多元化 | 第60页 |
·趋向人性化 | 第60-61页 |
·趋向个性化 | 第61页 |
·趋向轻松化 | 第61页 |
·对女性艺术未来发展的展望 | 第61-62页 |
·寻找自己的绘画语言 | 第62-69页 |
·自然的诗意 | 第62-64页 |
·自画像 | 第64页 |
·关于女孩的一切 | 第64-66页 |
·迷恋是一种吞噬 | 第66页 |
·潜意识梦境 | 第66-67页 |
·抽象符号 | 第67-68页 |
·宇宙中的母性意识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