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领导论文

论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导论第10-23页
 一、 选题的缘由第10-11页
 二、 研究的意义第11-12页
 三、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2-20页
 四、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20-21页
 五、 本课题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第21-23页
第一章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23-35页
 一、 “文化调和”的概念界定第23-27页
  (一) “文化”、“调和”的概念第23-26页
  (二) “文化调和”的概念第26-27页
 二、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第27-35页
  (一) 复杂多样且发展极不平衡的经济状况第27-29页
  (二) 民主与专制、新与旧并存的政治局面第29-30页
  (三) 流派纷呈、论争不休的思想文化环境第30-35页
第二章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产生的影响因素与发展阶段第35-47页
 一、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产生的影响因素第35-43页
  (一) 对近代西方思潮的吸取与反思第35-38页
  (二)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与继承第38-40页
  (三) 对同期调和思想的辨别与借鉴第40-43页
 二、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发展阶段第43-47页
  (一) 萌芽——形成的阶段第43-44页
  (二) 形成——成熟的阶段第44-45页
  (三) 成熟——消退的阶段第45-47页
第三章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征第47-58页
 一、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基本内容第47-53页
  (一) 新旧调和第47-49页
  (二) 东西调和第49-50页
  (三) 动静调和第50-51页
  (四) 心物调和第51-52页
  (五) 时空调和第52-53页
 二、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主要特征第53-58页
  (一) 重视“对抗”、兼具“包容”第53-54页
  (二) 充满“革新”、强调“创新”第54-56页
  (三) 追求“统一”、充分“开放”第56-58页
第四章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现代价值第58-71页
 一、 对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评价第58-63页
  (一)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积极因素第58-61页
  (二)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局限性第61-63页
 二、 李大钊文化调和思想的现代价值第63-71页
  (一) “创新”的意识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第64-65页
  (二) “包容”的态度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方法第65-67页
  (三) “开放”的眼光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第67-69页
  (四) “和谐”的理念是先进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第69-71页
结束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第76-77页
后记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生产力理论与“现实的个人”研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习体会
下一篇: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