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重点和难点 | 第10页 |
·创新之处 | 第10-11页 |
·研究现状、思路和方法 | 第11-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我党大学生领袖培养的历史进程 | 第15-24页 |
·大学生领袖概况 | 第15-19页 |
·大学生领袖的概念 | 第15-16页 |
·大学生领袖的特点 | 第16-17页 |
·培养大学生领袖的意义 | 第17页 |
·大学生领袖与思想政治教育 | 第17-19页 |
·我党培养大学生领袖的历史进程 | 第19-24页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第19-20页 |
·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 第20-21页 |
·十年动乱时期 | 第21-22页 |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大学生领袖培养的现实机制:以浙江省“十佳大学生”为例 | 第24-50页 |
·浙江省“十佳大学生”评选概况 | 第24-25页 |
·浙江省“十佳大学生”类型分析 | 第25-41页 |
·学习科研类大学生领袖 | 第28-31页 |
·社会工作类大学生领袖 | 第31-33页 |
·创业发展类大学生领袖 | 第33-36页 |
·奉献爱心类大学生领袖 | 第36-38页 |
·自立自强类大学生领袖 | 第38-41页 |
·培养大学生领袖的启示 | 第41-50页 |
·大学生领袖培养的历史启示 | 第41-44页 |
·大学生领袖培养的现实启示 | 第44-50页 |
第四章 大学生领袖培养的完善对策 | 第50-54页 |
·加强个人修养 | 第50-51页 |
·兴趣的培养 | 第50页 |
·知识的学习 | 第50页 |
·实践的锻炼 | 第50-51页 |
·优化学校教育 | 第51-52页 |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 | 第51页 |
·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训 | 第51-52页 |
·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学生工作的优化 | 第52页 |
·后勤服务的完善 | 第52页 |
·强化社会支持 | 第52-54页 |
·媒体的追踪宣传 | 第52页 |
·政府和社会组织的扶持帮助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