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节水型社会概述 | 第8-10页 |
·节水型社会的内涵 | 第8-9页 |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意义 | 第9页 |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自律模式 | 第9-10页 |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国外节水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国内节水型社会研究进展与实践探索 | 第12-13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3-15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框架 | 第14-15页 |
2 宝鸡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分析 | 第15-27页 |
·宝鸡市基本概况 | 第15-16页 |
·自然地理 | 第15-16页 |
·社会经济 | 第16页 |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 第16-20页 |
·水资源情况 | 第16-17页 |
·开发利用情况 | 第17-18页 |
·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 第18-20页 |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 第20-24页 |
·经济社会发展预测 | 第20-21页 |
·需水量预测 | 第21-24页 |
·现状年可供水量 | 第24页 |
·一次供需平衡分析 | 第24页 |
·形势及主要问题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3 宝鸡市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模式研究 | 第27-48页 |
·宝鸡市节水情况分析 | 第27-28页 |
·节水工作历程 | 第27页 |
·特点分析 | 第27-28页 |
·宝鸡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基本模式 | 第28-31页 |
·总体目标 | 第28-29页 |
·基本模式 | 第29-31页 |
·制度建设 | 第31-38页 |
·取水管理制度 | 第31-36页 |
·用水管理制度 | 第36-37页 |
·排水管理制度 | 第37页 |
·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 | 第37-38页 |
·四大节水载体建设 | 第38-45页 |
·农业节水 | 第38-39页 |
·工业节水 | 第39-41页 |
·生活节水 | 第41-42页 |
·生态节水 | 第42-45页 |
·五大保障措施建设 | 第45-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4 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 | 第48-57页 |
·信息化建设概述 | 第48页 |
·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背景 | 第48页 |
·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化平台功能结构 | 第48-50页 |
·平台的实现技术及体系结构 | 第50-53页 |
·平台设计中的相关技术 | 第50-52页 |
·平台体系结构 | 第52-53页 |
·节水型社会管理信息化重点建设项目 | 第53-56页 |
·基本信息采集 | 第53-54页 |
·监测体系建设 | 第54页 |
·水权价格确定 | 第54-55页 |
·信息发布体系建设 | 第55页 |
·节水互动平台建设 | 第55-56页 |
·小结 | 第56-57页 |
5 节水专家大院建设 | 第57-64页 |
·专家大院的内涵及特征 | 第57页 |
·建设节水专家大院的意义 | 第57页 |
·节水专家大院的组织模式研究 | 第57-60页 |
·组织模式 | 第57-59页 |
·运行机制 | 第59-60页 |
·基于CBR的专家指导模式 | 第60-61页 |
·节水专家大院服务内容 | 第61-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6 节水文化建设 | 第64-70页 |
·水文化概述 | 第64页 |
·城市节水分析 | 第64-66页 |
·节水的心理层次分析 | 第64-66页 |
·节水的道德层次分析 | 第66页 |
·节水的行为习惯分析 | 第66页 |
·节水文化建设的途径 | 第66-69页 |
·加强宣传教育,构建节水观念文化 | 第66-67页 |
·完善政策法规,构建节水制度文化 | 第67-68页 |
·推广适用技术,构建节水物质文化 | 第68-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0页 |
·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90页 |
附录1 | 第76-90页 |
附录2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