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3-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6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9-2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2-35页 |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22-25页 |
·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组织经营效率的研究 | 第22-23页 |
·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组织成本效率的研究 | 第23-24页 |
·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组织信贷效率的研究 | 第24页 |
·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组织并购效率的研究 | 第24页 |
·关于农村信用合作组织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24-25页 |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25-33页 |
·关于农村信用社效率内涵界定的研究 | 第25页 |
·关于农村信用社效率评价内容的研究 | 第25-28页 |
·关于农村信用社效率评价范围的研究 | 第28-29页 |
·关于农村信用社效率评价方法的研究 | 第29-32页 |
·关于农村信用社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2-33页 |
·现有文献的借鉴启示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理论分析 | 第35-53页 |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内涵 | 第35-38页 |
·效率的内涵 | 第35-36页 |
·金融效率的内涵 | 第36-37页 |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内涵 | 第37-38页 |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38-44页 |
·现代金融发展理论 | 第38-40页 |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40-41页 |
·合作金融理论 | 第41页 |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41-42页 |
·金融生态理论 | 第42页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42-43页 |
·理论借鉴及启示 | 第43-44页 |
·农村信用社支农的作用机制 | 第44-46页 |
·农村信用社与“三农”的共生关系 | 第44-45页 |
·农村信用社支持“三农”的作用机制 | 第45-46页 |
·金融生态视角下的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分析 | 第46-51页 |
·金融生态视角下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博弈分析 | 第47-48页 |
·金融生态环境对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影响 | 第48-51页 |
·区域差异背景下的农村信用社支农模式分析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四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历史、现状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53-70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的历史沿革 | 第53-55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现状分析 | 第55-61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现状的统计分析 | 第55-60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现状的态势分析 | 第60-61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的金融生态环境分析 | 第61-64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宏观环境分析 | 第62-63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微观金融环境分析 | 第63-64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64-68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内部制约因素分析 | 第64-65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 第70-92页 |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 第70-76页 |
·研究方法选择 | 第70-71页 |
·非期望产出DEA模型 | 第71-73页 |
·修正的三阶段DEA模型 | 第73-76页 |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76-80页 |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评价目的 | 第76-77页 |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评价标准 | 第77页 |
·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 第77-80页 |
·数据来源与基本统计分析 | 第80-82页 |
·数据来源 | 第80页 |
·基本统计分析 | 第80-82页 |
·中国省际农村信用社支农内部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82-83页 |
·农村信用社支农内部效率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82-83页 |
·农村信用社支农内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3页 |
·中国省际农村信用社支农外部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83-90页 |
·第一阶段农村信用社支农外部效率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83-85页 |
·第二阶段农村信用社支农外部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85-88页 |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农村信用社支农外部效率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8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第六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区域差异研究 | 第92-106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区域差异的基本分析 | 第92-97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区域差异的空间维度分析 | 第92-94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区域差异的时间维度分析 | 第94-97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聚类分析 | 第97-100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内部效率的聚类分析 | 第98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外部效率的聚类分析 | 第98-99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综合聚类分析 | 第99-100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收敛性分析 | 第100-104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α收敛性分析 | 第100-102页 |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β收敛性分析 | 第102-104页 |
·本章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七章 中国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的改进路径及相关政策建议 | 第106-115页 |
·基于农村信用社内部视角的支农效率改进路径 | 第106-108页 |
·基于外部金融生态视角的支农效率改进路径 | 第108-113页 |
·中国不同区域农村信用社支农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 第113-115页 |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15-117页 |
·研究结论 | 第115-116页 |
·研究展望 | 第116-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7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 第127-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