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武汉城市圈国土资源承载力与生态容量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0页
1 前言第10-16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研究目的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2页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3-15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15-16页
2 研究理论基础及研究现状第16-23页
   ·研究理论基础第16-19页
     ·资源稀缺理论第16-17页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7-18页
     ·域经济发展系统论第18-19页
     ·生态学理论第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3页
     ·国土资源承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生态容量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1-23页
3 武汉城市圈国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第23-53页
   ·武汉城市圈国土资源存量及利用现状第23-30页
     ·土地资源第23-25页
     ·水资源第25-27页
     ·矿产资源第27-28页
     ·林业资源第28-29页
     ·旅游资源第29-30页
   ·武汉城市圈国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第30-42页
     ·国土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0-32页
     ·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模型建立第32-35页
     ·武汉城市圈国土资源承载力评价第35-42页
   ·武汉城市圈相对资源承载力测算第42-53页
     ·相对资源承载力方法的基本思路第42页
     ·相对资源承载力计算公式第42-43页
     ·相对资源承载力评价标准第43-44页
     ·武汉城市圈相对资源承载分析第44-51页
     ·从相对承载力看武汉城市圈发展面临的问题第51-53页
4 武汉城市圈生态容量评价第53-62页
   ·生态足迹模型第53-55页
     ·计算生态承载力第53-54页
     ·计算生态足迹第54-55页
   ·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第55-60页
     ·武汉城市圈生物账户测算第55-58页
     ·武汉城市圈能源账户测算第58-59页
     ·武汉城市圈生态足迹第59-60页
   ·武汉城市圈生态承载力第60-61页
   ·武汉城市圈生态赤字第61-62页
5 结论与政策建议第62-65页
   ·建立资源环境预警机制第62页
   ·提高国土资源承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62-63页
   ·运用资源配置手段平衡生态赤字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食品废弃物再资源化法律问题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下一篇:荧光贵金属金和银纳米簇的合成及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