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一、现代反垄断法的开端——《谢尔曼法》的诞生 | 第14-24页 |
(一) 《谢尔曼法》出台的经济、政治和法律背景 | 第14-18页 |
1、《谢尔曼法》出台的经济背景 | 第14-15页 |
2、《谢尔曼法》出台的政治背景 | 第15-17页 |
3、《谢尔曼法》出台的法律背景 | 第17-18页 |
(二) 《谢尔曼法》主要内容和特点 | 第18-21页 |
(三) 《谢尔曼法》的执行 | 第21-22页 |
(四) 《谢尔曼法》的不足之处 | 第22-24页 |
二、后《谢尔曼法》法律体系的形成 | 第24-30页 |
(一) 后《谢尔曼法》框架的形成—《克莱顿法》、《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的颁布 | 第24-27页 |
1、《克莱顿法》 | 第24-25页 |
2、《联邦贸易委员会法》 | 第25-27页 |
(二) 后《谢尔曼法》法律体系的形成 | 第27-28页 |
(三) 后《谢尔曼法》法律体系发展变化对司法实践的影响 | 第28-30页 |
三、后《谢尔曼法》法律体系的特点 | 第30-40页 |
(一) 后《谢尔曼法》成文法条文特点 | 第30-32页 |
1、经历了不断的补充和修正 | 第31页 |
2、与经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 第31页 |
3、完成了从政治性向技术性的转变 | 第31-32页 |
(二) 后《谢尔曼法》执行演进的特点 | 第32-36页 |
(三) 新经济下后《谢尔曼法》的新特点 | 第36-40页 |
四、后《谢尔曼法》对我国反垄断法完善的启示 | 第40-47页 |
(一) 我国现行反垄断法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二) 后《谢尔曼法》与我国反垄断法诞生背景的相似之处 | 第41-42页 |
(三) 后《谢尔曼法》对我国反垄断法完善的借鉴意义 | 第42-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49页 |
参考政策法规 | 第49-5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