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由及目的 | 第10页 |
二、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一) 传播理论 | 第11-12页 |
(二) 网络执政 | 第12-14页 |
(三) 传播能力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5页 |
(二) 实证研究法 | 第15-16页 |
(三) 个案研究法 | 第16页 |
(四) 定量分析法 | 第16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1章 政府网站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 | 第18-22页 |
·政府网站的定义 | 第18页 |
·政府网站的发展 | 第18-22页 |
·政府网站产生的背景 | 第19-20页 |
·政府网站的发展 | 第20-22页 |
第2章 政府网站的主要功能 | 第22-28页 |
·提供政务信息 | 第22-23页 |
·吸引“意见领袖” | 第22-23页 |
·实现信息传播的分类 | 第23页 |
·传播价值观念 | 第23-25页 |
·实现政治观念的营销 | 第24-25页 |
·实现文化观念的营销 | 第25页 |
·加强受众对社会事务的参与 | 第25页 |
·构建区域传播中心 | 第25-28页 |
·构建“区域符号”,实现特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 | 第25-26页 |
·吸收外来文化,兼容并蓄 | 第26-28页 |
第3章 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内容分分析 | 第28-34页 |
·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栏目设置表 | 第30-31页 |
·丰富的栏目设置扩大了政府传达的信息量 | 第30-31页 |
·网站定位关键字传达政府执政新愿望 | 第31页 |
·内部链接和外部链接延伸有助于政府信息的推广和后续跟进 | 第31-34页 |
·内部链接 | 第31-33页 |
·外部链接 | 第33-34页 |
第4章 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的传播形式研究 | 第34-42页 |
·网络论坛 | 第34-37页 |
·网络论坛的概念 | 第34页 |
·汉唐论坛和陕西论坛 | 第34-37页 |
·博客 | 第37-38页 |
·微博 | 第38-40页 |
·微博的概念 | 第38页 |
·政务微博—“陕西发布” | 第38-40页 |
·信息定制 | 第40页 |
·WAP无线门户 | 第40-42页 |
第5章 政府网站的传播力效果研究 | 第42-52页 |
·效果预设 | 第42-44页 |
·广泛性促进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 第42-43页 |
·即时性促进政府的行政效能 | 第43页 |
·便捷性减少公众参与的成本 | 第43-44页 |
·直接参与性促进网络舆论的透明化 | 第44页 |
·互动性促进社会群体的平等参与 | 第44页 |
·衡量指标 | 第44-49页 |
·语言种类 | 第44-45页 |
·信息公开状况 | 第45-46页 |
·访问量 | 第46页 |
·博客、微博的关注度 | 第46-48页 |
·新闻关注点 | 第48-49页 |
·效果分析 | 第49-52页 |
·政府话语影响舆论 | 第49-50页 |
·网站促进了政府信息传播能力的提升 | 第50页 |
·存在问题 | 第50-52页 |
第6章 政府网站主要功能转向与建议 | 第52-56页 |
·加强舆情分析、引导,切实做好“把关人” | 第52-53页 |
·深入公共服务内涵,完善网上办公能力 | 第53页 |
·增强政府服务人员素质,提升传播效率 | 第53-56页 |
结语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