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9-11页 |
·国外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发展 | 第9-10页 |
·国内废旧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的发展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RAP 材料处理时的质量目标 | 第14-24页 |
·厂拌综合再生 | 第14页 |
·RAP 处理时的质量目标以及影响因素 | 第14-17页 |
·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 | 第14-15页 |
·沥青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 | 第15-16页 |
·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 | 第16-17页 |
·沥青混合料的耐久性 | 第17页 |
·针对重庆地区的 RAP 处理质量目标 | 第17-18页 |
·质量目标下的约束条件 | 第18-21页 |
·RAP 变异性的约束 | 第18-19页 |
·RAP 变异性分析的一般方法 | 第19-20页 |
·RAP 掺配率的约束 | 第20-21页 |
·RAP 掺配率分析的一般方法 | 第21页 |
·多目标模型的建立 | 第21-23页 |
·多目标决策理论 | 第21页 |
·多目标模型建立 | 第21-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处理 RAP 达到质量目标的路径与原则 | 第24-41页 |
·旧路面调查 | 第25-26页 |
·RAP 回收方式的控制 | 第26-29页 |
·传统的回收方式 | 第26页 |
·冷铣刨与冷刨松两种回收方式的比选 | 第26-27页 |
·铣刨料与刨松料的比较 | 第27-29页 |
·RAP 回收方式的选择 | 第29页 |
·RAP 的破碎方式的控制 | 第29-37页 |
·RAP 的破碎原则 | 第29-30页 |
·RAP 的破碎方法 | 第30-34页 |
·柔性破碎的机理 | 第34页 |
·柔性破碎机的研究 | 第34-37页 |
·RAP 破碎方式的选择 | 第37页 |
·RAP 的筛分方式的控制 | 第37-39页 |
·RAP 常见的筛分类型 | 第38-39页 |
·RAP 筛分方式的选择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多目标模型的约束条件分析 | 第41-61页 |
·RAP 预处理后性能检测的一般方法 | 第41-46页 |
·抽提实验 | 第41-43页 |
·筛分实验 | 第43页 |
·旧沥青的回收实验 | 第43-44页 |
·旧沥青性能实验 | 第44-46页 |
·RAP 的变异性分析 | 第46-56页 |
·RAP 材料综合性能变异性分析 | 第46-48页 |
·回收沥青三大指标变异性分析 | 第48-52页 |
·RAP 材料沥青含量变异性分析 | 第52-53页 |
·RAP 材料矿料级配变异性分析 | 第53-56页 |
·RAP 的掺配率分析 | 第56-60页 |
·RAP 掺配率与再生沥青混合料级配的分析 | 第57-58页 |
·RAP 掺配率与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油石比的分析 | 第58-59页 |
·RAP 掺配率与再生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分析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实现多目标的技术方法一—基准料及其合成 | 第61-69页 |
·表征 RAP 级配变异性的指标 | 第61-62页 |
·关键筛孔的确定 | 第61页 |
·表征 RAP 级配变异性的指标 | 第61-62页 |
·基准料及其类型的提出 | 第62页 |
·RAP 的分档 | 第62-64页 |
·基准料中各档比例的确定方法 | 第64-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六章 实现多目标的技术方法二—再生混合料的设计与生产(以 AC-16I 型再生混合料为例) | 第69-82页 |
·AC-16I 型基准料的合成 | 第69-72页 |
·不同掺配率前提下的再生混合料设计 | 第72-80页 |
·再生混合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第80-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主要结论 | 第82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8页 |